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媒体在行动】 曾顺宝:坐带鸡粪的板凳毫不犹豫

——记安康市紫阳县城关镇青中村第一书记曾顺宝的扶贫路

2019-05-13 08:20:00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文飞 王朝阳 张小雄 杜哲

“去村里走访到群众家中,不能拍拍打打,不管凳子上是灰尘或者鸡粪,都要一屁股坐下去。”这是2015年正月曾顺宝下派紫阳县城关镇青中村前,单位领导的再三嘱咐。四年来,曾顺宝时刻不忘嘱托,发扬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与农户同吃住、共劳动,让一个昔日只能背“小竹篓”进出的深度贫困村如今“小轿车”畅行。

青中村坐落在紫阳县城南12公里的高山深处,百折迂回的道路将村子深深隐匿,宛若“世外桃源”。5月10日,以“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为主题的农业科技报社媒体助农扶贫安康新闻采访团见到紫阳县委办下派第一书记曾顺宝时,他正在村民周显宝的家里,询问周显宝最近以来餐饮事业的发展状况。

面容憨厚、皮肤黝黑,见人总是乐呵呵的。这是曾顺宝给人的第一印象。“组织下派我到大山深处来当第一书记,我就要尽情挥洒汗水,干出一番成绩,给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曾顺宝说。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群众凳子有鸡粪,也要一屁股坐下去!第一书记曾顺宝扶贫路上不忘这嘱托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群众凳子有鸡粪,也要一屁股坐下去!第一书记曾顺宝扶贫路上不忘这嘱托

移风易俗——

从“指责埋怨”到“拍掌称赞”

“人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青中村人一改往日攀比、懒散、好赌的秉性,如今,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腰包越来越鼓,让日子越过越好。”曾顺宝说。

青中村地处秦巴山深处,山高坡陡,交通闭塞,一直以来,民风不正,村民攀比成风,村里盛行办酒席随份子的陋习,当地人称“无事礼”,部分村民常常被多如牛毛的“份子钱”所困惑。2015年初,初来乍到的曾顺宝一番调研后,就下决心要让村民摒弃这种陋习。他为村子制定出“红白喜事操办规程”。规程颁布后,很多村民不理解,便开始埋怨、指责。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村民不在被繁琐的“酒席”所困扰,纷纷认识到曾顺宝的做法是对的,慢慢的开始遵守村规。规程颁布当年,村里红白喜事仅仅6起,民风民俗得到改善。“青中村能有今天的面貌,多亏曾顺宝书记敢于破旧立新的精神,让我们日子越过越好。”54岁的丁瑞斌发自肺腑的给曾顺宝说到:“为了村民,你辛苦啦!”

“刚开始觉得曾书记是多管闲事,真正当村容村貌越来越好时,大家才知道曾书记用心良苦。”提及对曾顺宝的评价,青中村党支部书记张显华说:“村子今天的面貌,离不开曾书记的辛勤付出。”现如今,青中村民风淳朴,村民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是远近有名的“文明村”。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群众凳子有鸡粪,也要一屁股坐下去!第一书记曾顺宝扶贫路上不忘这嘱托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群众凳子有鸡粪,也要一屁股坐下去!第一书记曾顺宝扶贫路上不忘这嘱托

产业兴旺——

从“粗放管理”到“精耕细作”

青中村产茶历史悠久,自古就有“皇茶园林”之称,在曾顺宝下派青中村前,村中就有1300余亩茶园被297户村民分散经营着,不懂技术,无关茶质,千百年来,青中村人常常为卖茶犯愁,每每到收获季节,却是当地茶农最头疼的时候。“那时候没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心想着多少卖点钱,就知足了。”茶农丁瑞斌说。

曾顺宝来了,青中村茶农的天也变了。为了让茶农能精细化管理茶园,曾顺宝窜街入户苦口婆心的劝茶农,茶农怕修剪后减产,对曾顺宝产生不信任,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曾顺宝坚持劝说茶农剪枝施肥。几经周折,最终他为茶农着想的苦心得到部分茶农的同情,部分茶农开始听他的话,对茶树进行精细化管理,施肥、修剪过的茶树新长出的茶叶果然效益大增,曾顺宝在茶农心中的地位又一次提升。在曾顺宝的经营下,如今村子新增茶园800亩,茶园总面积达到2100亩。

青中村有着丰富的高山资源,山上养殖土鸡营养价值丰富,经济效益高,得知茶园养鸡有益茶树生长,还能防虫,曾顺宝也开始“得寸进尺”,他想带领村民进行林下养殖土鸡,但当地有“家有万担粮,不养长颈项”的说法,大伙不愿养。说通了几个村民后,他从外地买回一千多只土鸡,分散给农户养殖,然而,农户认为养土鸡不划算,有可能养不活,就算养活了也不好卖。剩下380多只鸡始终没村民领养。曾顺宝干脆自己养,他决定给村民做示范,6个月过去了,他的380多只鸡经济效益显现,这一下激发了农户的致富梦,纷纷买来鸡仔进行林下养殖。目前村里土鸡发展到3万多只,养殖土鸡成为村子第二大产业。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群众凳子有鸡粪,也要一屁股坐下去!第一书记曾顺宝扶贫路上不忘这嘱托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群众凳子有鸡粪,也要一屁股坐下去!第一书记曾顺宝扶贫路上不忘这嘱托

村容嬗变——

从“僻壤荒村”到“田园画卷”

村民张治伦前些年一直在外打工,每年最多回来两次,有些年头甚至不回来。不是他不想家,而是回家看到村里脏乱差,路难走就头疼,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外面打工赚钱,就这样,他在广东一呆就是十个年头。“以前村里一个字‘穷’,要啥没啥,农户家里如果再养鸡养猪,走在大街上都能闻到一股臭味,就连打电话都要到山顶上去。”张治伦感慨的说。

前两年,看到村子发展需要人才资源,张治伦也从广东模具厂辞职返乡创业了,他在村里为自己选了一块最佳位置,开了家商店,依托旅游每年也能收入3-5万元。“虽然青中村旅游业发展的比较缓慢,但每年还能接待2万余名游客,相信在农户的共同努力下,村子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曾顺宝对采访组说。

现如今,青中村依托发展旅游业,逐步将村子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村。村民各个盖起了新房,道路硬化了,村子通水了,家家通电了,街道也变美了,走在青中村的大街上,一幅田园风光山水花卷呈现眼前,让人心旷神怡。

“来青中村之前还以为这里贫穷落后,没想到环境这么优美,村子干净、整洁、漂亮,村民也勤快,非常适合宜居。”来自江苏常州的游客朱孔阳对记者说。

“这两年,青中村积极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三讲”,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三带”带头勤劳致富,带头遵纪守法,带动群众致富;使村子发生“三变”思想变化,收入变化,村容村貌变化,这一切都得感谢曾书记的辛勤付出。”青中村党支部书记张显华说。青中村从一个偏僻、落后、贫困的村,嬗变为产业兴、人居美、乡风正的新乡村的代表,去年,青中村荣获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这更是鼓舞了青中村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编辑:任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