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媒体在行动】秦巴山区最可爱的人

——记安康市汉滨区沙沟村第一书记朱恒

2019-05-13 15:36:00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贺辉 王革委 王伟千 丁育策

用手机导航,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城区到沙沟村仅有30多公里的路程,但记者驱车抵达村上采访驻村第一书记朱恒却用了两个多小时。在路途中不仅要驶过路面狭窄的盘山公路,在接近村子时,还需把汽车装上停靠在瀛湖码头的货轮,才能通过必经的水域。

5月10日, 在该村村委会办公室,村主任赵龙军告诉记者:沙沟村由原联心村和沙沟村2015年6月合并而成,有20个村民小组,共488户,1621人,党员5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59户,921人,在册贫困户149户491人,已脱贫困户110户,430人,其中残疾78人,劳动力800人。全村总面积20.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4921亩,可用耕地面积5160亩,坡地3640亩,有效灌溉面积460亩,茶园2500亩,其中种粮1200亩,油菜200亩。村内有联心茶叶合作社一所。通村主干线公路已硬化,农网改造只覆盖4个村组(17组至20组),部分村组饮水无安全保证。“我村整体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贫困户、贫困人口较多,属于深度贫困村。”赵龙军说。

舍小家顾大家 精准帮扶暖人心

人到中年的朱恒,来到沙沟村之前在汉滨区人社局工作,见到记者时,身高一米八的他总是面带微笑。可是,当谈及驻村一年来,如何处理工作和家庭问题时,他虽然仍是笑着,但其中却含着酸楚。他说:“在父亲病重生活不能自理和女儿参加中考的情况下,我依然前往沙沟村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队伍中去。工作期间,父亲几次住院无人照顾,出院无人去接,女儿中考不能监管,家务重担全由妻子一人承担,致使妻子女儿不能理解。但通过耐心说服,慢慢得到家人的谅解和支持。”

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媒体在行动 | “驻村不仅是人驻,心更要驻!” —记安康市汉滨区沙沟村第一书记朱恒

采访期间,记者到村上的商店买东西闲聊中,商店老板周恩丽得知采访对象是朱恒,高兴地讲述:“我是沙沟村五组人,以前在外打工,去年因家里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回到村上,回来后,没有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困难。2018年11月,政府组织在城里搞电商培训,朱书记鼓励我报名参加,学习了半个月,回来就在村上做电商,主要卖蜂蜜、茶叶、土鸡蛋。”

村民卢大安2018年已脱贫,每次走到他家门口,朱恒总是要和他多聊几句,鼓励他继续发展好脱贫产业,过上好日子。卢大安说:“在朱书记的帮助下,娃们参加了技术培训,去年出去打工。衷心的感谢咱们第一书记从去年到现在对我的帮助,我还要继续拼搏努力,搞好家庭,增加收入,搞好地方产业。下一步继续管理好茶园,施肥、除草,为来年增加收入,日子将要越过越红火。”

带领贫困户开启“企业+园区+农户”脱贫模式

“作为‘第一书记’,驻村不仅是人驻,心更要驻。”这是朱恒的“座右铭”。一年多来,朱恒不辞辛苦,每个月20多天都在村上吃住、办公,带领村“两委”学习政策,从最简单的会议记录规范入手,建立健全了村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对上争取立项、资金,逐步解决了沙沟村贫困群众的“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等问题。

据记者了解,今年3月20日,沙沟村茶园亦是一片繁忙的采摘场景,来自全区多家茶叶企业的15支代表队100余名选手正在这里参加采茶技能大赛。作为比赛场地的茶园正是朱恒着力破解沙沟村产业基础薄弱、群众致富难度大这一难题,引入安康绿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成的规模化茶园,他通过“企业+园区+农户(贫困户)”模式,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带领群众发展茶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实现“造血”,走出了一条“稳定增收致富”路。目前,建成的茶园已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把留守在村的老人、妇女和家庭困难的群众都链接到了产业链中。通过茶园带动了该村 229户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户年均增收 1500余元。

采访当天是星期五,朱恒忙完工作后,他和记者一同返回城区。途中,他收到妻子发来有关女儿的一条信息,兴奋地让大家分享。信息是一张荣誉证书的图片,盖章单位是安康中学,他的女儿朱朗玮被评为“美德少年”。天道酬勤,这或许是最恰当的诠释。 

编辑:任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