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农机 > 正文

农机在金乡蒜田里驰骋

2019-05-20 10:14:51    李爱国 陈腾飞

进入5月,素有“中华蒜都”美誉的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大蒜收获季。一望无际的蒜田承载着蒜农们满满的幸福生活。

近日,在金乡国家现代产业园区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里,来自山东省12家大蒜装备生产企业的近30台套大蒜种植和收获机械在蒜田里驰骋,有大蒜正芽播种机、常规摆种机及挖掘式、联合式、打捆式等不同类型的大蒜机械。其中,在玛丽亚大蒜全程机械演示中,一台大蒜收获机一次完成对大蒜挖掘、去土、输送、整理、切茎、收集、转运等农艺环节。作业模式基本上与小麦联合收获机相同,每一个收获来回,将大蒜转运到蒜农的运输工具里,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效率之高,赢得了来自济南、枣庄、潍坊、莱芜等8个蒜区及周边县市区近300名领导、专家、蒜农称赞。大蒜全程机械化将大蒜趴着种、跪着收的历史逐渐改变。

然而,在过去的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乡钱,不好拿,不是跪,就是爬。”每到挖蒜的季节,蒜农们都会清晨5点下地,挖蒜、剪蒜杆、去蒜根、装袋,每天工作时间10个小时以上。

“大蒜从种到收,每亩需要人工14个以上,用工成本1500元左右,每人每天只能挖3分地,而且满手都是血泡,但第二天还得接着干。如果赶上大蒜行情不好,卖蒜钱甚至还不够人工费用。”金乡县胡集镇张堂村的蒜农张坤华提起以前挖蒜时说。

大蒜产业一直是山东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600万亩,加工出口量在8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50.3%和70.2%,是当之无愧的大蒜第一省。但是,大蒜种植密度高,机械化程度低,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大蒜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平低一直是制约大蒜产业提质增效和一二三产融合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为促进大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积极整合产学研等各方面力量,引导、推动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研发应用,先后发布世界首台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实施大蒜机械研发推广示范项目,在一些关键环节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带动了大蒜全产业链提档升级。”金乡县委副书记郑士民介绍。

“推进大蒜生产机械化事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大局。济宁市已经将大蒜机具研发推广列入财政支持计划。”济宁市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光说。

据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江平介绍,实现大蒜全程全程机械化,每亩可降低人工成本支出700元以上,不仅能提高蒜农收益、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更能把蒜农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据了解,2017年,大蒜列入山东省农机化“两全两高”六大重点作物之一,在全省6个县区开展现代农机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共建立6000多亩示范区。2019年,该省还将大蒜种植机械继续纳入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范围,按照销售价格30%的比例进行补贴,进一步促进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于助力山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等意义重大。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