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头条 > 正文

盘点:陕西2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看看他们都是怎么干的?

2019-05-24 17:20:52   

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关于周至县等23个县脱贫退出的公告》,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的通知》《陕西省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实施办法》规定,按照贫困县退出程序,周至县、扶风县、太白县、麟游县、千阳县、陇县、永寿县、淳化县、旬邑县、长武县、宜君县、澄城县、合阳县、蒲城县、富平县、宜川县、延川县、绥德县、米脂县、吴堡县、留坝县、镇坪县、镇安县等23个县,已经通过县级自查自评、市级核查、省级贫 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经研究,同意周至县等23个县2018年退出贫困县序列。

至此陕西已累计有27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这也标志着延安、西安、宝鸡、咸阳4个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

为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此次脱贫摘帽的23个县各自依据县情都探索创新了哪些脱贫攻坚新路子,取得了哪些成效?西部网三农全媒体平台根据公开信息进行了不完全梳理和盘点,供大家了解和参考。

西安市周至县——走出“猕猴桃+旅游+互联网”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b57431e31eb96131a0e9133910949ff4.jpg

周至种植户在猕猴桃园中采摘。

西安市周至县围绕“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工作,周至县以乡村振兴战略和“五个美丽”为引领,紧紧围绕“12345”工作目标,聚焦脱贫退出、突出问题整改、强化作风保障,以产业帮扶、就业创业、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医疗救助、扶志扶智、兜底保障等一系列措施,打出了一整套扶贫攻坚的“组合拳”。

周至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猕猴桃之乡,乘着乡村旅游、“互联网+”的东风,该县走起了“猕猴桃+旅游+互联网”的产业扶贫新路子。通过开办农家乐、引导旅游团进果园采摘、发展猕猴桃主题民宿以及依托互联网的果树领养、订单农业等模式,农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法宝。不仅如此,该县还通过技术扶贫,以技能带产能,开展专业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身体残疾不能下地劳动的村民,也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了当地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以互助谋发展,兜底扶贫保证贫困人口脱贫一个不能少。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也重在精准。如何在精准扶贫的在“准”和“实”上下功夫?周至县派驻专门的工作队、第一书记,全县5350户在册贫困户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全覆盖;并争取到了西安市雁塔区、莲湖区、曲江管委会、航天基地以及省市35家帮扶单位对该县开展结对帮扶。在深入做好扶贫领域“招大引强”上,周至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共建的淘宝大学扶贫教育基地,农业大脑助力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在该县落地实施。2018年,周至县获“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

宝鸡市扶风县——积极对接深化苏陕协作 培育产业集群

d01b76799bf8fd72c1ba092e8f09cfdd.jpg 

扶风“村镇(社区)工厂”就业扶贫。

宝鸡市扶风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始终紧盯脱贫目标,全面夯实各级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发挥“四支队伍”作用,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聚焦脱贫摘帽目标,精准落实中央和省市项目建设、“八个一批”等政策,狠抓扶志扶智增添脱贫动力,涌现出王喜玲、权宽勋等一批脱贫典型。

同时,培育产业集群,实现资源优化,吸引更多的企业扎根扶风、发展扶风,这是扶风县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扶风县积极对接深化苏陕协作,充分发挥国企扶贫合力团社会力量助推脱贫作用,雷帕得重卡轻量化悬架板簧等一批项目建成,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创新脱贫举措,全力实现产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三位一体”全覆盖,打造“村镇工厂”就业扶贫新模式,党建领航“脱贫增收1+1”行动成效显著,为高质量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

宝鸡市太白县——探索实践“八带模式”帮扶

dc4cbe3d2886e36d62014a2fc5adbcc7.jpeg

太白县咀头镇牛家沟村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建了农业园区,贫困户可以发展高山蔬菜种植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太白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决战贫困的有效抓手,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地域特色,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扮靓村容村貌、培育特色产业、厚植乡风文明,全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探索实践资金扶持带、企业合作社带、农业园区带、乡村旅游带、农村电商带、光伏产业带、科技服务带、干部帮扶带的“八带模式”帮扶。

县政府与农行宝鸡分行签订“政府增信模式金融精准扶贫”协议,撬动金融资金1.4亿元,在全县启动了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模式;依托9家省市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或在农产品销售滞销期,采取保护价或高于市场价收购的方式,帮助1255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以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园区为载体,秉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理念,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吸纳贫困户入园务工,使贫困户劳务获薪金的同时,掌握先进的生产技能;实施“景区景点+农家乐”带动贫困户,实施全域景区化建设,以打造青峰峡、黄柏塬、药王谷三大景区为重点,着力开发农业园区景区化建设,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实现游购娱吃住行多环节获利增收;实施“互联网+产业链”“电商+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一方面鼓励企业、合作社,支持返乡青年开展网络营销,把贫困户纳入电商产业链。另一方面针对出行不便的贫困户,通过免费培训,鼓励开展电商销售;围绕全县集中易地搬迁安置点,对日照资源好、住房相对集中、无劳力、无稳定收入来源的特困户实施光伏扶贫,为其建立光伏发电系统发电上网,使特困户每年得到稳定的电价补贴收入;实施“培训+科技指导+信息服务”带动贫困户。大力开展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农业生产技能;将干部包村帮扶作为重要扶贫措施,实行领导线、业务线、帮扶线“三线”作战,全面推行“三包六到户”工作法,落实“5321”帮扶责任。

宝鸡市麟游县——组建“十户一体”互助组 建立“四四二”村级扶贫扶志点评工作新机制

41a5d8f79648e8be99020d2b4193328b.jpg

麟游光伏发电与绿色现代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

麟游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县,为了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信心不足、资金困难、规模小、效益低、增收难等突出问题,麟游县把有劳动能力、产业发展意愿一致、居住较近的贫困户,每10户左右组建一个“十户一体”互助组,劳力互帮、技术互学、销售互带。

受地理因素制约,麟游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居住分散,全县7.4万名农村人口分散居住在955个自然村落。“十三五”期间,麟游县计划搬迁8834户31902人,其中扶贫搬迁2432户8329人,避灾搬迁1332户5195人,生态搬迁19户68人,重大工程、镇村综合改革和城镇化搬迁5051户18310人。

麟游县建立“四四二”村级扶贫扶志点评工作新机制,在全县55个贫困村全面开展以“扶贫路上党旗红、勤劳致富最光荣”为主题的扶志点评活动,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红黑榜”等方式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先进典型,鞭策和激励后进。

2018年,麟游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会、中央一号文件及县委十七届四次全会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底线任务,加快推进“三农”工作转型升级,确保44个贫困村、7680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退出,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宝鸡市千阳县——培育三绿产业 实施三品工程 推进三产融合

50f287affa989b3afd7d90093ad40f43.jpeg

千阳矮砧苹果基地。

千阳县属国家六盘山片区县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来,千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党建引领、扶志为先、产业为本、精准为要、质量脱贫,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产业为支撑精准施策,以群众为主导广泛参与,以挖穷根为核心补齐短板,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培育三绿产业,实施三品工程,推进三产融合。近年来,千阳县在农业产业方面全面提质增效,建成了全世界最先进、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成为世界名种莎能奶山羊养殖基地,乳制品、食醋、蜂蜜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百亿食品工业集群,实现了农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升值。

以产业精准扶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项重点为目标,全县将6799.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注入到7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导群众流转土地6200亩,其中贫困户流转土地2300亩;开展园区务工学艺3000人次,贫困户1100人次,实现务工收入700万元。带动全县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无到有,收入从负债到盈余,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个、50万元以上的3个、10万元以上的10个、3万元以下的62个,做到了贫困村产业项目建设、专项扶贫资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产业搭载的全覆盖。实现了产业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得壮大,贫困户得利益的三方共赢局面。

宝鸡市陇县——实施“头雁”引领工程 坚持“三真一创工作法 创立“菜单式”扶贫模式 

86309b60c8ce5ec96cbcac82f880e905.jpeg

陇县贫困户在食用菌大棚采摘香菇。

陇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六盘山扶贫片区县,2016年初,全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677户49479人,贫困发生率为33.54%。在脱贫攻坚中,陇县强力实施“头雁”引领工程,选派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坚持住在贫困户、吃在群众家的“三真一创”(即真住、真帮、真心、争创脱贫攻坚模范)工作法,得到省市领导肯定,赢得群众高度赞誉。陇县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识别干部、考察干部、提拔干部,全县累计选任科级领导56名。

陇县实施的以政府“配菜”、贫困户(贫困村)“点菜”、镇和部门“上菜”、绩效考核“评菜”为主要内容的“菜单式”扶贫模式,使全县1.2万户贫困户每户落实长短结合产业项目2个以上,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陇县在非公企业中开展的“六帮促脱贫”活动,使30多家本地民营企业和10个深度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承担脱贫攻坚重任。全县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行“1+9”农村物业化管理,实现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

经过三年奋战,目前陇县的贫困县退出指标全部达标,7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行列,贫困人口减少至942户161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0%。

咸阳市永寿县——创新推广“党支部+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致富模式 精准化实施七大行动

785508235a1b04ec39bda570a31ad3f4.jpeg 

永寿精准扶贫产业园。

近年来,永寿县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改革推动、产业支撑”的脱贫攻坚思路,大力实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五个”行动,把群众脱贫致富与基层组织建设、村党支部作用发挥、村集体经济积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创新推广“党支部+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致富模式,精准化实施包含“五大”片区夯实指挥体系、“十字”工作确保管理精准、“三变”改革抓住治本之策、“两个”重点提升幸福指数、“六项”机制保障政策落地、“四方”合力做大帮扶格局、“五点”举措激发内生动力的七大行动,实现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双加强。

“五大”片区夯实指挥体系。由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第一指挥长和指挥长,将全县6镇1街道办划分为五大片区,由县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副书记分别担任5个片区的指挥长,常态化督促指导各片区脱贫攻坚工作齐头并进。指挥部成立9个专项工作组,定期会商、定期研判,议定工作措施,确保指挥体系精准、高效、快捷运行;“十字”工作确保管理精准。坚持“学、进、看、访、理、谋、帮、算、核、退”的脱贫攻坚“十字”工作法,为开展帮扶工作找准方法、提供抓手。严把识别、帮扶、退出关口,实行科学化动态管理,始终做到情况清、底子明,数据信息录入“三统一、三集中、四把关”被省市推广;“三变”改革抓住治本之策。大力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五种产业发展模式,扶持建立17个精准扶贫产业园,引导贫困群众入园入股入社参与产业发展,做到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两个”重点提升幸福指数。抓住扶贫项目“进度”和“质量”两个重点,制定出台了《永寿县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简化项目招投标程序,有力加快项目实施进程;“六项”机制保障政策落地。严格落实扶贫政策精准告知、协办帮办、全权代办、上门服务、集中办理、政策落实核查等六项机制,统筹推进教育资助、健康扶贫、生态补偿、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等工作,从根本上保证了扶贫政策有效落实,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帮扶满意率均90%以上。“四方”合力做大帮扶格局。中国银行累计投入2604万元,实施产业、教育、基础设施、公益援助等项目28个。2017年“公益中行”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1600万元,形成公益金103万元,在册贫困户户均直接受益114元。15家劳模扶贫团和合力团企业与该县签约合作项目13个,2018年3月集中开工扶贫项目28个。苏陕协作扶贫按照“1+X”工作思路和“5+N”对口协作思路,开展协作项目10项,资金900万元。靖江市10镇办1园区与该县7镇办1园区实现对口协作帮扶全覆盖。主动与恒大集团进行对接,恒大集团确定出资2500万元帮助永寿援建第二中学;“五点”举措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开展评选表彰、举办道德讲堂、开展移风易俗、实施公益救助,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脱贫信心。

咸阳市淳化县——发展产业成为精准脱贫的“靶向药”

2c87e0dc5627fd0060360a520a30108b.jpeg

淳化“温氏模式”生猪家庭农场。   

淳化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和农业县。2017年底全县共有贫困村9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15户27425人。为保障脱贫攻坚有效推进,淳化县扎实抓好“十个全覆盖”总体思路和工作举措,坚持“五个四”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五个攻坚月”活动,推行贫困户“四色管理”模式,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提高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淳化县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硬件设施作为脱贫退出的先决条件,围绕通路、通水、通电、通讯“四通”目标,2018年实施通村通组道路220.4公里,开工建设了投资2.6亿元的屯庄水库项目,建成63处农村安全饮水供水工程、14个移民社区供水工程,全县自来水普及率100%;新建改造高低压线路151.5公里,95个贫困村239个自然村通动力电实现“全覆盖”,全县电力入户率100%;实施了农村数字电视共享工程,改造存量基站95处;建设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60个,建成并规范运行“爱心超市”99个,让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攻坚重在攻“尖”,淳化县委县政府开出了治穷“良方”——发展产业成为淳化精准脱贫的“靶向药”。2018年,淳化县按照“县有主导产业、镇有产业基地、村有合作组织、户有脱贫项目”的思路,累计建成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1个,栽植矮砧苹果5万亩;种植蔬菜5.1万亩,发展“温氏模式”生猪家庭农场843栋,各类家禽存栏150万羽。与此同时,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鼓励支持7107户群众发展短中长稳定增收产业,2018年兑付产业发展补助资金2960.82万元,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N”产业全覆盖。

咸阳市旬邑县——坚持将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贫困村发展的重要“引擎”

590ae0ff5469d556d228712c1705f4e6.jpeg

旬邑马兰红现代产业园。

2018年以来,旬邑县严格按照中省市会议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摘帽“总体目标”,制定印发了《旬邑县决战决胜脱贫摘帽“15511”实施方案》,全力打赢打好“五场战役”,扎实推进“五个助力”,集中开展“11项行动”,切实做到了工作部署、责任夯实、机制保障“三个到位”,稳步推进全县脱贫摘帽各项工作任务全面高效落实。

旬邑县坚持将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贫困村发展的重要“引擎”,高起点谋划、全方位争取、大力度实施,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持续推进全县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在“产业富民攻坚战”中,确定产业扶贫项目41个,投入资金4.4317亿元,带动贫困户4084户。至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土桥谈村种猪场建成试运行,种植烤烟5500亩、花椒1500亩、中药材4300亩,建成农旅结合休闲示范园区1个、乡村客栈10户,培育旅游产品生产经营户2户。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战”中,农村安全饮水项目49处,涉及23个贫困村、21个非贫困村,开挖渠道38.5千米,安装管道36.8千米,管沟回填27.1千米,修建闸阀井7座。基础用电项目涉及82个村67652户,已完工39个村。通村路项目237.63公里,涉及86个村通组道路及街道硬化、179个行政村油返砂道路改建,目前整理路基80公里,铺筑混凝土路面4公里,整治油返砂路段3公里。开工建设村级卫生室28个。在“移民搬迁百日大会战”中,全县安置任务450户,目前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复工,预计8月底全部入住。在“危房改造百日大会战”中,今年实施危房改造822户,目前全部开工,预计6月20日前完成建设任务。在“精神扶贫激励战”中,开设了《脱贫攻坚进行时》《脱贫攻坚乡村行》专栏,召开了道德模范、致富创业先进表彰大会,启动了诚信村民评选和村规民约大评比活动,建成“爱心超市”60家。

咸阳市长武县——建立“四个一”产业脱贫保障体系 采取“四建四扶”扶志扶智方式

9bc2840488f8aa0a810a5e658890a035.jpg

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

长武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该县共有贫困村9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03万户3.67万人。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长武县按照产业到户鼓起“钱袋子”、就业到岗勤劳“换票子”、扶志到根挺起“腰杆子”的思路,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组合拳”,有力加快了全县脱贫攻坚步伐。

长武县坚持“‘短平快’产业带动农户,‘长受益’产业筑牢支撑”的思路,投资1.2亿元,重点发展苹果、核桃、劳务输出三大主导产业和若干个区域特色产业,实现了户均“一长两短”产业全覆盖。他们还建立了“四个一”产业脱贫保障体系,即在每个贫困村至少“引进一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家扶贫性质的专业合作社、一处产业园区或集中区、一个电商站点”,通过创新产业扶贫载体,先后带动50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扎实推进“公益专岗保就业、扶贫工厂增就业、组织转移促就业”三大工程,力争“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同时,长武县坚持开展扶志扶智,并采取“四建四扶”的方式,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该县通过建立“爱心超市”来扶志,即在各镇(街道办)和贫困村建设“爱心超市”,在劳动中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通过创建“四面红旗村”来扶志,即深入开展以脱贫攻坚红旗村、基层党建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美丽村庄红旗村为主要内容的“四面红旗村”创建活动,提振基层干部群众的精气神;通过建立“农民讲习所”来扶志,即利用“农民讲习所”对贫困群众开展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本领;通过建立村规民约来扶志,即充分发挥“四会一约”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把爱党爱国、勤劳致富、自主脱贫、孝老爱亲、移风易俗、诚实守信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并通过设立“民风栏”“黑红榜”“道德讲堂”等,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铜川市宜君县——利用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

8218a15fc99508cc32e3bfb372fbf8b7.jpeg

宜君旱作梯田景区。

近年来宜君县党委和政府向全县深度贫困地区宣战,按照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统一部署和省、市整体安排,统一思想、着眼治本、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四个提升”,紧抓“八个一批”计划落实,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的冲锋号。

从2015年起,宜君县27名县级领导、30个中省市级包扶部门、134个县级部门、1356名党员干部已落实行动,对确定的贫困群众开展“一对一”包扶。按照县级领导不低于10%、乡镇党政正职和党委副书记各不低于30%的要求,确保县乡干部入户随机抽、不重复。每户入户时间不少于1小时,走访邻居不少于3户,精准锁定贫困对象,做到贫困群众每户一纸质清单、一电子影像档案、一脱贫方案,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县镇有数据库,确保扶贫对象核准核实、脱贫销号有据可查。全面落实了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抓贫困村,包扶单位与贫困户“一对一”包扶“两个全覆盖”。

2016年以来,宜君县以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被列入“陕西省文物扶贫项目”为工作契机,充分利用梯田景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景点众多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以文物保护为切入点,通过景区带动扶贫、农旅融合扶贫、商品制造扶贫及技能培训扶贫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形成了以“梯田旅游、休闲度假、民宿体验”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促惠民的新路子,进一步拓宽了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定点扶贫县,2016年4月,宜君县被确定为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此后坚持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普惠金融教育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依靠机制创新,初步形成“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知识扫盲+便捷基础设施”的农村普惠金融综合发展模式。

渭南市澄城县——探索创新六种产业扶贫模式

7cc31215190c66d67d9ee73c7dc0ca3d.jpeg

澄城扶贫产业园。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澄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省市脱贫攻坚会议精神,聚焦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目标,以富民增收为核心,以“八个一批”为路径,举全县之力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组长、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主抓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突出产业帮扶,谋求治本之策。2017年澄城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动力,探索创新了六种产业扶贫模式。一是实施“支部+产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产业帮扶中的组织保障和桥梁纽带作用,结合资源禀赋,引导群众发展增收产业。2017年,共安排落实产业直补资金1664万元,帮扶7000多户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二是实施“财政+银行+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每户发放1-5万元的全额贴息贷款。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29亿元,金融扶贫经验被《新华每日电讯》《陕西日报》等媒体重点推广宣传。三是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贫困户”互助运作模式,累计为2408户贫困户发放借款3625万元,扶持设施大棚420座、标准化圈舍260座,发展庭院式养殖1840余户,栽植经济林1.3万亩、中药材6600亩。四是开展“光伏+贴息+贫困户”分红扶贫模式,投资10亿元建设了移民(脱贫)搬迁农光互补项目,对2685户搬迁户进行扶持,户均每年可获得3500元分红,打造了澄城产业扶贫的新亮点,创新经验在《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五是试点“合作社+银行+贫困户”产业带动模式,新农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36户贫困户发展生猪产业,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六是推广“支部+三变改革+园区+贫困户”模式带动脱贫,通过村支部主导“三变”改革,组织村民确定产业,成立村级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建设扶贫园,吸纳本村所有贫困户入园参与经营。

渭南市合阳县——“三变”改革、光伏产业、农业园区引领脱贫致富路

61b2583ffb2df5e04299e10fc760c6ba.jpeg

合阳葡萄产业园区。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合阳县始终依托县域优势和发展特点,紧抓中省政策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拓创新,移民搬迁小区建设如火如荼,配套建设稳步推进,“三变”改革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光伏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多方共赢,现代农业园区品牌效应凸显,旅游与物流链相结合。

“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经济 为脱贫攻坚增动力。以集体经营股和家庭经营股“两股构架”的形式设立了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总股本,对集体拥有的资源资产资金进行折股量化,明确各成员的收益分配份额,变集体资产共同所有为按份共有,变村民为股东,让村民真正成为集体经济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成为继安徽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历史性创新之举和变革。

光伏产业“一举多得” 新能源带动新机遇。在广大的渭北地区,高海拔多沟壑带来了交通的不便,同时它的高海拔也带来了新能源的召唤,光伏发电成为那里的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新举措。合阳县计划在全县的100个贫困村建成100个,实现贫困户农业种植和用电的致富新途径。

农业园区品牌化生态化 贫困户增收致富当股东。合阳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光照条件,使它适宜种植红提、冬枣、苹果、樱桃、草莓等水果,在合阳县丰阜现代农业园区,在此基础上,还将生猪养殖列为园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形成了“一区五园”的格局:“一区”即产业服务区,包括农产品展销中心、检验检测、电子商务、冷藏物流;“五园”即休闲观光园、设施采摘园、生态养殖园、花卉苗木园、科普体验园。此外,在园区设施冷棚红提葡萄大棚的进口处,都会挂有一块写有贫困户姓名和种植信息的牌子,园区以承包分红的形式承包给贫困户,按商品率产值的3%给予分红,园区在给每户种植贫困户每月1500元务工报酬的情况下,还会另外保底分红500元。

渭南市蒲城县——首创“党支部+”模式 发展多元化产业

5d6a1c2e277ae2383ffc32bec38919d8.jpeg

蒲城绿色无公害酥梨基地。

蒲城,素有中国“酥梨之乡”的美誉,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的故乡。2011年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蒲城县首创“党支部+”模式。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是题中应有之意,群众做的好不好,全靠镇村的书记村长们带的好不好,让党支部作为引导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就好像有了“面子”,有了撑起脱贫攻坚这面大旗的“主心骨”,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心里就有了“压舱石”,干什么事情就会有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来撑腰,“面子”自然不会少。

产业多元化,让贫困群众各取所长共脱贫。在“党支部+”模式指引下,蒲城县又结合各个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发展起奶山羊养殖、苹果、酥梨种植等多样性的产业格局,让不同地区的贫困群众依托自身情况和擅长的项目,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最大的效能,让产业脱贫出效果,更出成果。

在“党支部+”模式的有效探索和积极作用下,蒲城县创造性的依据产业优势,组建合作社,盘活和优化集体经济,在各级党支部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下,积极帮扶困难群众,从资金、技术、农资等各方面予以帮助,实现困难群众依托党支部,凭借自身力量,在帮扶下获得致富脱贫的门路和诀窍,走向小康富裕的美好明天。

渭南市富平县——聚焦脱贫摘帽目标 下足“绣花”功夫

d09602048a4d677dd1fe3ef0aa3b138b.jpeg

富平柿饼加工车间。

近年来,富平县聚焦脱贫摘帽目标,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百姓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认真落实精准方略。对照“九个条件”,先后3轮次逐户逐人核查识别、建档立卡;逐村逐户制定脱贫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严格执行脱贫退出程序,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统筹推进“八个一批”。坚持一村一策、因户施策,突出抓好产业帮扶、就业创业、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三项重点,支持贫困群众发展柿子、花椒等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建设7个移民搬迁安置点,1177户群众领到新房钥匙,220户群众正在装修;全面细致落实教育、医疗等政策,贫困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面实施“两个全覆盖”。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启动实施了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两个全覆盖”工程,为5742户贫困群众修缮房屋、美化环境等,帮扶5400户贫困群众发展“种养加”等家庭小产业项目,扶心扶志作用凸显。

集中攻坚深度贫困村。研究制定了赵老峪北村脱贫攻坚规划,全面落实基础提升、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等各项措施,完成美丽乡村建设道路12公里和人畜饮水工程,实施退耕还林500亩,栽植花椒1300亩,1000箱蜜蜂养殖基地建成投用,教育、医疗及通信设施建设等加速推进。

切实强化各项保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每周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研究问题、推动落实。制定了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方案,2018年整合涉农资金3.27亿元,县级财政配套2400万元,为脱贫攻坚提供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可实现高标准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

延安市宜川县——确立“1234”拔“穷根”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路

0cad9c7832add6c923b1e684c56e35fc.jpeg

宜川县交里乡苹果园。

宜川县举全县之力,高标准、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确立了“1234”拔“穷根”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路,即:紧盯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把握干部帮扶、贫困户自我发展两个关键,强化产业支撑、环境提升、政策保障三项措施,推行宣传鼓动、资金撬动、社会联动、督查推动四项机制。

此外,宜川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选准脱贫产业,因村施策发展集体经济,因户施法拓宽增收渠道,突出“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对有劳动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资金扶持、产业开发、土地流转,鼓励发展特色种养殖、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服务业、电子商务、光伏扶贫等产业,确保贫困群众产业全覆盖。帮助贫困群众新建改造果园5000亩,搭建果园防雹网350亩,新建果蔬大棚101座,新增油葵、柴胡等特色种植业1513亩,种植蘑菇5000棒、木耳2.6万棒、羊肚子菌50棚;完成畜禽养殖1.56万头(只)、养蜂2451箱,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同时,宜川县聚焦民生保基本,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要务。2018年上半年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生活补贴金1046.39万元。春季资助贫困学生4580人次315.7万元;落实856名教师结对帮扶1436名贫困学生,并对残疾儿童实行送教上门,实现了残疾儿童少年就学“全覆盖、零拒绝”,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辍学。多措并举,困难家庭看病无顾虑,2018年上半年全县贫困人口住院975次,合规合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报销金额479.14万元,免费发放慢性病基本药物3627人次59.62万元,极大减轻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推动脱贫攻纵深开展。

延安市延川县——提升传统动能与培育新型动能有机结合 探索出“六式”增收路径

d1f98fe65a07a1ddcbccebddd8efc1a2.jpeg

延川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陕西延川县是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重点扶持县、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册贫困户2868户8529人,占全市在册贫困人口的17.9%。致贫因素叠加,因病因残致贫占全县在册贫困人口的62.2%,是延安市脱贫攻坚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县份之一。

该县立足实际、科学谋划,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贫困村脱贫退出的重要指标,把提升传统动能与培育新型动能有机结合,探索出“六式”增收路径,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一是光伏带动覆盖式。通过光优项目覆盖式带动,解决了127 个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二是旅游带动股份式。乾坤湾镇16个村每村筹资30万元入股延川县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达成结对帮扶协议。龙耳则、梁家河、碾畔、文安驿 、段家疙瘩、马家湾、甄家湾等村通过旅游带动发展农家乐,休闲娱乐项目、观光车、停车场、采摘园、民俗文化等项目,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土地流转托管式。村集体与农户积极协商,农户将撂荒土地统一托管给村集体,村集体再把土地统一流转给企业,从中赚取一定的土地流转费差价,村集体通过赚取土地流转费和提取劳务服务费解决了35个村集体薄弱问题。四是闲置资源开发式。积极整合村内闲置资源,如窑洞、旧学校、荒山荒坡、林地等,通过租赁、承包、自主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让“死资源”变废为宝。五是盘活资产发展式。近年来,随着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农业农村资金形成的养殖圈舍、设施大棚、加工企业等经营性资产不断增多。村集体通过出租、入股、自主经营等多种方式经营,盘活了集体资产利用价值,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六是优势资源经营式。城中城郊村、旅游开发村等利用资源优势,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

榆林市绥德县——产业扶贫创新"N+N"模式

80c574af14d6f616d4ba6ec6a1bd58cf.jpeg

绥德现代农业园区。

近年来,绥德县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产业覆盖、联结机制、精准帮扶”为突破口,将产业扶贫作为保证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的坚实支撑和根本出路,因镇而异,因户施策。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不断完善产业扶贫机制,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开展深度合作,创新推行包含“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村委+企业+农户”的模式、“农业园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党支部+贫困户”模式、“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三变改革+三种模式+三套办法=三项收益”模式等“N+N”多种经营发展模式,这一系列创新模式有效带动了贫困户精准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解决苹果产业发展中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怕风险的问题,2017年9月30日,陕西果业集团绥德有限公司成立。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建设中,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能力。目前,绥德县果树种植面积达25万亩,其中山地苹果20万亩。绥德苹果远销俄罗斯、缅甸、泰国、蒙古、尼泊尔等国。2018年,全县苹果产业预估产值2.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推动苹果产业发展的同时,绥德县还加大了光伏等新型产业的开发力度。在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上,绥德县还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县、“绥德范·臻陕北”已成为县域公用品牌、“强盛科技牌”黄芪等5个品牌,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启动实施万亩远志、黄芪、黄芩、柴胡“四大绥药”种植基地建设;引进江西双胞胎集团年出栏40万头商品肉猪养殖和36万吨饲料加工项目。

目前,绥德县,形成了以省级园区为支撑,市、县园区为依托的三级园区集群发展格局,以及种、养、加、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

榆林市米脂县——四大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首创"保险+电商"扶贫模式

2cd803743199b614980a1d8e5e201996.JPG

米脂县电商产业园和陕北小杂粮集中交易中心。

2018年以来,米脂重点聚焦脱贫"摘帽"这一最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主抓山地苹果、米脂小米、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等"四大"助贫产业,以产业发展打牢脱贫基础。

山地苹果产业——果农日子更红火。"为引导贫困户发展山地苹果,该县在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对发展山地苹果的贫困户,每亩再补助500元,实现建园"零投入"。为了既解决果园用工短缺,又解决贫困户务工渠道不畅问题,全县还建立劳务补助机制,凡贫困劳动力从事苹果产业务工的,给予务工收入30%的补助,每年最高补助8000元。2017年,仅在果园长期务工的贫困劳动力达308人,直接劳务收入达426万元,劳务补助128万元。

小米产业——米脂小米成"网红"品牌。2018年"双十一"当天,米脂小米在各大主流网络电商平台销售额达698万元,比去年的销售额翻了近一番,在全国100个国家级贫困县农产品当日的销售额排名也跃升至第三名。借助电商扶贫平台,米脂小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西安等10多个省市,飞到全国百姓的餐桌上,深受喜爱。米脂县还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全面推行了贫困户与企业线上对接、线下签订的"网上订单"农业,6家企业也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4元的价格,分片区与206个行政村、4808户产业贫困户签订了谷子订单收购协议,可帮助贫困户增收224万元,户均增收465元,确保短期内稳定增收。

电商产业——农产品触"网"进城。近年来,为促进电商发展,米脂建立了集展示展销、教育培训、物流仓储、创业指导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返乡农民、大学毕业生提供一站式创业孵化服务。目前,已有43家企业和个人入驻孵化中心,累计开展电商培训1万多人次,全县注册电商企业62户,开办网店402个,通过电商带动创业就业1300多人。此外,2018年4月24日,该县还在全国首创了"保险+电商"扶贫模式,通过与中国人寿财险陕西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电商平台与人寿财险的"国寿天财"央企平台进行对接上线,利用中国人寿财险的销售资源,向全国销售来自米脂的特色农产品,其中80%的销售利润用于为贫困户购买适宜的保险产品,提供一整套风险预防措施,构建起保险扶贫回路,有效防止群众因灾因病返贫。

光伏产业——贫困户沾"光"受益。米脂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日照充沛,适宜发展光伏产业。近年来,该县抢抓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机遇,集中全力把光伏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战略举措和主导产业来抓,坚持集中联建式和分布式两种光伏电站建设相结合。

榆林市吴堡县——着眼于中长期特色产业 让贫困户牢牢地镶嵌在产业链上

75b963f316fe453d77dd02ac5dea785c.jpeg

吴堡县生态农业示范园,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成了当地农民重要致富途径。

民生大事,脱贫为重。吴堡县坚持脱贫攻坚统揽社会发展全局,锁定退出国家级贫困县的目标,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政府县长担任组长。书记、县长分片包抓,6名县委常委挂帅6个镇(街道)扶贫团团长。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下乡,走进贫困户家中唠家常、问疾苦,把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作为决策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息依据。

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吴堡县着眼于中长期特色产业,实施以手工空心挂面、传统老黑酱、蚕桑、山地苹果、猪羊养殖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脱贫模式,将扶贫资金与农村“三变改革”衔接,让贫困户牢牢地镶嵌在产业链上。如今,13个新型经营主体项目带动贫困户584户1430人; 10个村级光伏电站覆盖70个村,搭载贫困户2199户3772人。该县还抓住苏陕协作契机,精选出适合贫困户种植和加工的红枣、手工空心挂面等九种特色农产品,统一为农户指导、收购、销售,总收购资金1043万元,覆盖全县75个村贫困户2253户4718人。

截止目前,吴堡县6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03户13913名贫困人口顺利退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37%以下。

汉中市留坝县——大力发展“四养一药一旅游”主导产业 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f7ed309b03b262ebed4cb8070cc8757c.jpeg

留坝土蜂养殖基地。

留坝县聚焦脱贫攻坚年度目标、重点任务、薄弱短板,持续精准发力、靶向治疗。坚持“清单制+责任制”,科学制定县“摘帽”、村退出、户脱贫和行业扶贫计划,打好“四季战役”,一项一项推动落实。刚性整合落实各类项目资金,用好用足生态产业发展贴息、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全面满足县“摘帽”资金需求。大力发展“四养一药一旅游”主导产业,每镇至少建1个产业基地,每村至少有1个产业示范园,贫困户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精准兑现专项扶贫政策,让群众就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统筹推进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八方联动凝聚合力。充分发挥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作用,创新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均衡配置帮扶力量,强化帮扶薄弱环节,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同步提升贫困村、非贫困村和已退出村、已脱贫户帮扶效果。深化苏陕扶贫协作和“三大帮扶”行动,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推动一批帮扶项目落实落地。常态化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等活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强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认同感满意度。

坚持动真碰硬督查考评。充分发挥督查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始终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突出关键指标、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边远死角,加强全覆盖督查暗访,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对标国家、省考核评估工作重点,健全考核机制,提高考核评估的科学性实效性。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监管,建成惠农资金监管平台,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完善防范返贫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深入推进“阳光村务”廉洁扶贫监督体系建设,严格问责问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鲜明脱贫攻坚重实干、重实绩导向。

“天雨不润无根之苗”。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留坝县将把扶贫与扶智、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后劲,全面推进“明理、感恩、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脱贫示范户”评选,推广“道德积分”激励机制,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热情和内生动力,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摘掉贫困帽子、踏上小康之路、创造幸福生活。

安康市镇坪县——远教“543”工作法 开辟助推脱贫新路径

0d2430fad094cf233c5419364769a43a.jpg

镇坪携手京东开展电商扶贫。

2018年,镇坪县被确定为安康市唯一一个可以率先整县脱贫摘帽的县份,远程教育工作立足县情实际,对标精准发力,突出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攻坚、一切资源聚焦脱贫攻坚,立足“五大阵地”,用好“四支队伍”,破解“三大难题”,实施远程教育“八个一百”扶贫工程,开辟助推脱贫新路径,为初步完成整县脱贫摘帽任务贡献力量。

立足“五大阵地”,深耕脱贫“责任田”。远教扶贫示范站点活思想。整合各类资金80余万元,在全县建立了70个远教站点,通过实行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微信公众平台、党员教育智慧电视平台的三网融合,共享信息资源,确保在家党员群众和流动党员、出行不便的群众都能开展学习。远教扶贫示范广场聚人心。整合资金120万元,建成10个远教广场,播放扶贫政策、农产品购销、用工需求,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新民风建设、文体健身、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让惠民政策声音更响,效果更显。

远教扶贫区域化培训中心激活力,以“志智双扶”为主线,邀请专家、脱贫攻坚驻村“四支队伍”、远教学用典型等到培训中心开展讲政策、讲技术、讲新风、讲法制、讲经验“五讲”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的素质,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远教扶贫学用示范基地提技能。按照“站点+基地+专家+贫困户”标准,在58个基地推行“一村一基地、一月一学用”学用模式,通过站点室内学、专家教、基地用,提高培训效果。远教扶贫电商示范店促发展。积极整合县电商办、县供销社资源,从平台运营、物流快递、线下网络、电商店主培训、产品包装和品质提升上下功夫,使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经线上流通实现经济价值,帮助增收。

商洛市镇安县——实施“三带四联” 推进“三变”改革

787ff29991cd2be340a0b41f682691d9.jpeg

镇安高山茶园。

2016以来,为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追赶超越步伐,镇安立足县情,坚持系统思维,创新工作思路,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了“三带四联”、“户分四类” “一约四会红十条” 等特色。

县上借鉴贵州“三变”改革经验,结合县情实际,创新提出了“三带四联”脱贫思路。“三带”就是大户带、企业带、“三社”带(即:供销社、信用社、专业合作社),主要解决扶贫载体问题;“四联”就是联产、联业、联股、联营,主要解决联结机制问题。 通过“三带四联”利益联结,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将资金、资源入股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当中,进行合作经营,每年按照投入资金8%的比例固定分配收益,每户贫困户每年净收益4000元。

为了防止贫困户漏评漏退和相互攀比现象,该县将全县农户分为勤劳致富户、重点关爱户、脱贫光荣户和贫困户四种类型,分类进行民主评议、挂牌公示。对于勤劳致富户、脱贫光荣户,通过召开表彰大会,大张旗鼓进行奖励;对于介乎“贫困”与“非贫困”之间,不够扶贫对象识别条件的农户,将其纳入重点关爱户,进行重点帮扶,有效地提升了“四率一度”。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省扶贫办充分肯定,并在《陕西脱贫攻坚》中交流推广。

“一约四会红十条” ,所谓“一约”是指村规民约,“四会”是指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红十条”是指把不诚实守信、不遵纪守法者,惹是生非、聚众闹事者,乱办酒席、铺张浪费者,非法上访、煽动别人上访者,不按规划、乱搭乱建者,不讲卫生、破坏生态环境者,无集体观念、无组织意识者,不孝敬父母、不赡养父母者,不管教子女、放任自流者,好吃懒做、不积极创业就业者这十类人纳入“黑名单”,进行强制管理。在村上设立道德评议委员会,定期开展道德评议,坚持褒扬和惩戒并举,设置善行义举榜和曝光台。凡是违反“红十条”的,以户为单位,经道德评议会评议、村委会核实后,一律纳入“黑名单”管理,考察3个月。考察期内,暂停办理部分手续,暂停部分优惠政策,直到考察合格,取消“黑名单”管理为止。镇安县的“一约四会红十条”被纳入到《陕西省脱贫攻坚导引》典型案例中。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