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平顶山市湛河区:创新党建激活乡村治理“细胞”

2019-05-29 14:23:37   

5月24日,天刚蒙蒙亮,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荆山街道梁李村,有几个熟悉的身影已出现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他们推着小车、挥舞着扫帚,两个多小时后,村里的路面就全部打扫干净。

“老了,也干不成大事!能为大伙儿扫扫地,俺心里高兴。”老党员王金领说,他和几个老同志自发成立清洁队,常年义务打扫村里道路。在他们的带动下,该村志愿者队伍已达70余人,义务整治村容村貌。

目前在湛河区,活跃着1000余名像王金领这样的“五老人员”,他们用自己的阅历、知识和特有的乡土情怀,感染和引导身边的百姓,建设美丽家园。这是该区用党建创新激活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探索“党组织管理为核心、五老人员参与为辅助”的新模式。

一头是村“两委”人员少、事务多、压力大;另一头是村民诉求不一致、意见难统一、执行难落地。湛河区在实践中发现,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师等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引导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效果出奇得好。该区找准群众需求与党建服务的结合点,推行“1+N”工作法,即由1名村“两委”党员干部,搭配N名“五老人员”组成治理小组,搭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效平台,充分发挥他们在凝心聚力方面的独特作用。

由于都是见过世面、德高望重的老村民,对当地的民情和特点也非常熟悉,往往对各种矛盾比年轻的干部掐得更准,他们在村里处理起来事情,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双违建筑拆了就拆了,想拆宅基地,门儿都没有!”今年4月份,后城村的村民听说拓宽道路要拆除一部分民宅后,一时接受不了,不少人有抵触情绪。84岁老党员赵秀成听说后,接连召开了6次家庭会议,不厌其烦地做亲人的思想工作,动员5户堂兄弟带头将自家的住宅拆除了。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的宅基地拆迁工作比预定施工期提前3个月完成了。

人居环境治理千头万绪,该区河滨街道潘庄村曾遇到过难题,有的村民把自家的小院拾掇得很干净,却把家中的杂物堆放在墙外边;有的村民挤占路边的绿地,成了自家的菜园……“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群众信得过。”河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化冰说,“五老人员”垂范一方,村民们现在移花、刨树、清菜园等行动迅速,工作比以前好做太多了。

湛河区还以各行政村(社区)为突破点,鼓励“五老人员”主动参与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和集体公益活动,让他们发挥民情收集员、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的作用,用老百姓的“法儿”平老百姓的“事儿”。张瑞霞是村里50余人舞蹈队的“头儿”,在群众中很有威信。“在农村,妇女在家里的话语权比男人还大。我与她们天天打交道,哪个是啥性格、咋做工作立竿见影,都一清二楚。”张瑞霞说,村民爱面子,正儿八经说事儿不容易接受,她就利用跳舞的间隙,调侃人居环境治理的事儿,戏说房前屋后的窘状,队员们在欢声笑语中,纷纷“中招”。

“宅基地,属集体,如征迁,遵法理……”各村“五老人员”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形成良好家风、村风,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提升乡村“颜值”。(丁需学   李向平

 

实习编辑:张小倩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