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备战“三夏”,农机合作社显身手

2019-06-04 11:27:38   

  

“三夏”是农时最为紧迫、农机作业任务最为繁重和集中的时期。为认真组织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全国各地各级农机部门早谋划、早部署、早组织,努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力夺取夏粮丰收。

跨区机收市场趋于平稳

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多年稳定实施,各地农机装备保有量持续增加,农机装备作业能力进一步增强。据了解,近年来,各省市新购置机具多为复式高效、绿色环保机具,加上周边省区跨区作业机具,使投入“三夏”跨区麦收作业机具较为充足,市场趋于平稳。

从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几个粮食主产区来看,机收率与往年相比趋于稳定,机具供需基本平衡,跨区机收基本形成固定区域。今年,预计主产区自南向北跨区时间为5月15日—6月23日,持续1个月左右,平均单机作业面积为300—500亩,平均机收价格稳定在50—70元。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就目前来看,今年大规模机收作业将持续20天左右,小麦跨区机收形势较为乐观。截至2018年底,河南稻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0.6万台,预计今年新增量在5000台左右,且近年新增多为6公斤及以上的大喂入量收获机,为收获作业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今年,河北省小麦跨区机收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据了解,河北机手对参加跨区机收增加收入依然抱有较高的预期,领取跨区作业证的机手数量与往年持平。从作业范围来看,长短途跨区作业状况均存在,涉及的省份主要为河北周边的河南、山东、内蒙和天津等地,湖北和安徽市场温度趋降。据了解,近年来,河北出省作业的车大多为3年内的大喂入量新车,机手为提升作业效率、抢得好收益,普遍采取拼装备、拼喂入量的策略,大喂入量收割机更新换代加速。

江苏省机具供需也基本平衡,跨区作业效益稳中有降。今年,江苏投入“三夏”作业的机具达14万余台。遇正常天气情况下,利用南、北小麦成熟的时间差,联合收割机基本能满足小麦收获的需要。由于收获机具的增多,收获时间也大大缩短,同一地区高峰收获时间由以往的7天左右缩短为5天左右。近年来,由于购机补贴政策驱动、农机保有量迅速增加,江苏省跨区作业半径逐渐缩小,单机作业面积下降。另外,人工、租车、食宿等跨区作业成本大幅上升,加之高温酷暑等作业条件艰苦,收益不及预期,机手跨区意愿略有下降,参加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及人员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就近作业成为了不少机手的选择。

农机服务组织作用凸显

近几年,“三夏”农机化生产中最大的亮点在于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各地摸索出各种服务模式,如农机作业托管服务,实现了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农机作业,规模作业也加快了作业进度、降低了作业成本,实现了政府、农民、合作组织多方受益。农机化服务组织在“三夏”等重要农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机经纪人、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参与跨区机收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安徽省社会化服务助力农民实现“轻松三夏”,基本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据了解,安徽省社会化服务组织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全省共528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了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全程式等多种社会化服务方式,服务面积逐步扩大,节本增效作用明显。

据悉,截至目前,河南省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达到6844家,拥有联合收获机械6.34万台,通过土地托管、订单作业,在周边形成了稳定的市场。近些年,长距离跨区机收在萎缩,但留下来的基本都是精英,有着相对稳定的作业地点,技术设备优良,收益也有保障。如今,农机合作社积极推行订单作业、承包作业、收种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模式,提高了机具使用效率。

近年来,湖北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截至2018年底,湖北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8000多个,从业人员约13.5万人。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达2600家,拥有合作社员近10万人,各类农业机械13.6万台(套),作业服务面积4219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面积987万亩,服务农户数150万户,服务总收入23.6亿元。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推动下,湖北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大环境、大趋势的推动下,各地农机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5月底,江苏计划与中国石化江苏分公司联合举办“支农惠农助三夏”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开展优先优惠优质加油服务、送油下乡、机收作业技术演示等活动,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广大农民机手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农惠农服务和技术指导。同时,保证服务工作到位,在夏收前公布“三夏”期间农机值班电话,随时为机手和农户提供咨询并解决问题和困难,协调农机生产、维修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送修、送配件、送技术到田间地头。

信息化提高夏收效率

为了今年“三夏”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纷纷尽早出台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引导跨区作业队伍的合理流动,努力打造“五型三夏”。

在山东,“互联网+农机”得到进一步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农机托管服务的加强,支付宝、余额宝等各种“宝”以及“农机通”手机APP等微服务大范围普及,外出打工农民只要将麦田位置通过微信、易信发给机手,机手便将收获的粮食送到家中。预计今年山东省信息化托管服务、预约服务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安徽省也表示要在今年着力打造“信息三夏”,明确专人负责小麦机收动态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发布,麦收期间实行一日一报制度。每天根据天气、小麦成熟状况、农机分布情况,制作小麦抢收进度图、小麦收割机动态分布图,科学组织全省小麦抢收。同时,通过短信平台、网络和媒体等形式,发布小麦机收动态、机具供求信息和气象信息,引导机械合理流动,保障麦收有序快速推进,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信息化平台加强对机具的管理,提高机具使用效率。

今年,湖北省坚持以信息化助推机械化,倡导优质、高效、安全、绿色的作业服务理念。今年年初,湖北对全省各地小麦机收市场信息和机具供需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荆门市、天门市、襄阳市等跨区作业输出大市主动外出联系作业地点、签订作业合同、制定作业路线,充分发挥湖北省北斗现代农业应用示范项目的信息优势,实时掌握接入北斗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的农机调度和作业情况。目前,已有4639台稻麦收获机接入湖北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实现实时作业监测。同时,通过“荆楚农机服务版”微信公众号编发农机信息,不定期向用户发布农机化政策、作业市场情况等动态信息,搭建跨区作业供需双方对接的平台,构建了连接机手和作业服务对象的信息化桥梁,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苏省也积极强化信息引导,组织力量对全省各地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收获和栽插时间、机具供需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好机具供需、麦收进度、作业价格等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充分发挥“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和江苏“平安农机通”信息平台作用,免费为广大农民、农机手和农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引导机具有序流动作业,通过信息化为夏收打下一针“强心剂”。(陈斯

 

实习编辑:张小倩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