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水果掀起涨价潮果农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2019-06-05 09:50:54   

发生在近期的水果涨价热潮,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果农们又该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呢?

一、水果到底贵了多少?

最早引发“水果自由”讨论的是以车厘子、榴莲等为代表的进口水果。但最近一段时间来,苹果、梨子、香蕉等普通水果也出现了一波较大幅度的涨价。

价格涨幅最大的常见水果分别是荔枝、葡萄、椰子、梨以及苹果。较今年年初的价格涨幅分别达到了130%、87.5%、80%、62.5%以及50%,其中苹果均价基本创下近十年来新高。

截至2019年4月,鸭梨、富士苹果、巨峰葡萄、香蕉、菠萝和西瓜6种水果批发均价为6.32元/公斤,环比上升6.3%,同比上升13.3%。

二、多因素拉高水果价格

其实,水果价格走势受节假日影响较为明显,同时也根据生长周期和上市时间差异,会存在较为规律的季节性波动。但是今年如此大的涨幅用季节性波动解释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那水果“普涨”的原因是什么?

(一)偶发性极端天气引起产量锐减

今年春季一些水果产区,比如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及两广等主要水果产区,出现倒春寒天气,一些果树被冻死,重新补种需要一定时间,这部分的产量缺口一时无法补齐。去年天气不好,导致水果库存不够。物以稀为贵,货少,价格自然就涨起来了。

(二)种植面积调整产量下降

2018年开年,柑橘价格暴跌;3月份,草莓价格下跌20%-30%;5-6月份,桃子出现滞销。据相关报道,九成种植户出现亏损。无疑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导致一些果农减少种植面积,水果总产量出现下滑。

(三)产量减少需求却增加了

自4月份以来,天气迅速变热,不少地方的气温上下波动厉害,动不动就蹿到30摄氏度以上,开启“炙烤模式”,导致水果的需求量陡增,价格自然居高不下。

(四)其他因素:损耗、渠道、品质……

水果的物流、设备成本提高也导致了价格上涨。比如,为了能让全球各地的生鲜保质送到家门口,有些产品从产地到零售企业再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全程冷链。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数据显示,2013-2017五年时间内,我国居民人均生鲜食品消费量,在鲜瓜果品类从37.8元/公斤上涨至47.6元/公斤,居民消费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供需关系的变化,共同形成了当下果蔬市场价格提升的驱动因素。

三、价格持续高位难维持

针对水果价格高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近日表示,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鲜果价格不会持续在一个高位。

农业分析师杨军认为,水果是生鲜产品,本质上还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供应充足价格就要下降;供应不足价格很快上涨。“但水果的替代作用非常强,建议果农和收购商理性对待减产,不要出现过分惜售或者高价大量囤货的行为。”

一些专家表示,基于水果的产品特性,过分惜售或者高价囤货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随着夏季到来,西瓜、甜瓜等应季水果陆续上市后,水果价格将会在这些水果价格的带动下,有所下降。

四、果农如何将水果利润最大化?

对此有专家给农民出了3个方法:

(一)关注市场选择较新品种

水果的更新换代也是比较快的,经过培育经常会有新品种上市,新品种可能会在口感、营养价值或者耐储存上有新的突破,所以果农要时刻掌控市场动态,了解市场的水果发展动向,及时作出更新换代的抉择,时刻走在市场前端才可以保证自身利润。

(二)摒弃劣品走精品路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消费者消费的品质和档次都在不断提升,劣质水果的市场越来越小,所以果农应走精品路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销量大了水果价格自然也就可以有效提升。

(三)形成产销一条龙

正如上文所说,对于水果农民是没有定价权的,只有水果贩子可以定价,所以农民可以发展产销一条龙,掌控终端市场价格,如此就可以有效保证自身利润。如抖音短视频、朋友圈、网红直播已经成为水果新型营销方式,线上的销售量在逐渐增加。

小编寄语:近几年,进口水果热销,这也说明了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水果的品质,因此种植果树的农友们在今后选择品种的时候可以选择品质较高的种类以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并且善于利用互联网,拓展销售渠道,实现水果的“销售自由”。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