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融入环境整治 农能建设迎来“第二春”

2019-06-06 09:51:42   

现场参观

“我省农村沼气存量较大,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是农村能源建设的又一个春天。”6月5日,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助推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西充县举行。当天上午,在现场参观时,很多与会代表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近年来,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建设不断转型发展,而通过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度融合,农村沼气等能源设施既对现代种植业和养殖业起到了纽带作用,又可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迭代更新。此次现场会上,西充县的“沼改厕”、粪污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等模式充分证明了这点。与会代表们参观后纷纷表示收获颇多,对他们接下来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很有启发。

看亮点谈经验农村能源面临新机遇

6月5日上午,虽然小雨淅沥,但难以浇灭与会者的参观热情。

西充县古楼镇过江楼村地处该县百公里脱贫奔康香桃产业园核心区。这里曾经有52口沼气池被废弃,如今通过“沼改厕”,当地120个散户改造原有的沼气池,建起了三格式化粪池,有效解决了散户污水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约束,散户养殖越来越少。原来投入大量资金建起的农村户用沼气池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农能办主任周宋伟认为,在四川盆地尤其是丘陵地区,通过“沼改厕”能够让原有的、正逐渐废弃的户用沼气池,再次发挥效用,解决散户的污水排放问题,并通过种养循环达到沼液沼渣的循环利用。“这样解决的就不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问题。”周宋伟说。

他的观点得到了阆中市农能办主任杨文清的认同。“我们去年对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了一场摸底,发现目前保有的7万余口户用沼气池中,不同乡镇的实际使用占比仅为 20%—40%。”杨文清认为,目前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东风,通过“沼改厕”等措施,把未使用的沼气池盘活,能够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需要化肥、农药的减量控害,农村能源建设在其中能较好发挥效用。

西充县金太线万亩晚熟柑橘产业园,不仅已建成晚熟柑橘基地5.6万亩,还有生猪、肉羊、小家禽养殖小区15个,覆盖了沿线15个乡镇。如今园区内配备了一处大型沼气工程,3处村级集中供气站和6325口户用沼气池,通过配套户外沼气液储存池和沼渣沼液异地运输消纳,园区内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

“产业园区建到哪里,沼气工程就配备到哪里,确实很有必要。”令江安县农业农村局农能办主任王小芳感触最深的是,如今的农村能源设施建设必须与产业配套,同时可以探索沼液综合利用PPP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种植业主付费使用沼渣沼液,来形成沼肥还田、全县配送调剂的综合利用服务体系。

谋未来说打算联手产业搞好规划

对于下一步怎么做,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应深挖潜力,搞好规划,让农村能源建设进一步助推人居环境整治。

“我们过去养殖的规划布局70%都在坝区,但往往县内的很多特色种植业和消纳基地又是在山上。所以,我们目前正积极试点沼渣沼液综合利用PPP模式。”周宋伟告诉记者,宣汉现已有两家公司开展沼渣沼液的异地运输,年消纳沼渣沼液约13万吨左右。下一步,当地将进一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更多的业主参与沼渣沼液的异地运输,争取异地消纳沼渣沼液达20万吨。

“我们下一步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将积极和产业配套推行。”王小芳则告诉记者,目前江安县正大力调整优化林竹、柑橘、红粱、生猪四大农业产业,还将重点抓好桐梓镇白李天下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今后,他们将争取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进园区,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村沼气项目真正发挥效用。(刘佳)

 

实习编辑:张小倩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