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1 11:19:00 薛保华 孙建恒
6月7日,随车行走在郫都区友爱镇内的主干道上,道路两旁绿荫葱葱,将炎炎夏日遮挡在外。位于何释路的众鑫丹桂苗木专业合作社,茂密葱茏的盆栽和绿植形状各异,让人赏心悦目。
苗木是郫都区特色产业,全区有近1/3农户都在种植,数量非常庞大,因为这一片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盆景之乡”之称。2015年,从事盆景种植的李仕明机缘巧合之下独自去到杨凌农高会,看到有许多农业在合作社的发展基础上,做的非常好,成为了他创业思路转变的契机。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李仕明仅仅在杨凌待了两天时间,便坐上了回成都的火车,等到了村里,迫不及待拉着合伙人开始讨论起这个设想。
2017年,抱着深入学习和探索的态度,李仕明和团队再一次参加了农高会,便认准了苗木花卉的发展前景,以“星星之火”的毅力,在当地花卉苗木产业基础上,集合当地苗木种植散户,抱团发展,于当年成立了成都市众鑫丹桂苗木专业合作社。
图为采访团在众鑫丹桂苗木专业合作社了解盆景产业情况
据了解,郫都区因为地形特殊,区域涉及城市和农村,盆景传统种植规模小、销路窄。在合作社成立之后,李仕明与村委会主动对接,带领工作人员上门入户为村里人讲政策、讲方法,为构建村子盆景王牌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很多当地的种植散户决定加入其中,抱团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
如今,合作社共有花卉绿植3万余亩,从业人员200余人,产品主要有花卉、苗木、川派盆景、工艺品、花瓶、花柱、牌坊等,年销售额达亿元。在郫都区,合作社规模和产值位列前茅,长期举办关于生产技术及营销方面的培训,给村民们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共同参与致富道路。经历了两年的运作,初期规模成型以后,现在正大步迈向市场转移。
图为众鑫丹桂苗木专业合作社社长李仕明向采访团介绍从杨凌新引进的金叶榆、矮叶紫樱
“市场有拓展,品牌有提升,产品好销售。”对李仕明来说,农高会不只是一场科技盛会,更是他启发思路,寻找优良品种的“宝库”。去年通过农高会,李仕明新引进金叶榆、矮叶紫樱、蟠桃等苗木花卉和经济林,其中金叶榆、矮叶紫樱引进了10万株,目前又扩繁了5万株,市场反响很好。“现在,我每年都会参加农高会,发觉新鲜良种,学习新技术,为我们合作社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李仕明说。
杨凌是全国唯一的农业自贸片区,在农产品出口、出口退税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合作社成员从最初参会商成为如今的参展商,已经建立起了丰富的销售渠道。“国内的苗木市场已接近饱和,下一步,我们的计划是将产品出口到欧洲市场,在这方面,杨凌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李仕明告诉记者,将来准备以杨凌农高会和自贸片区作为门户窗口,在建立好“隔离区”以后,正式迈向国际市场,打通成都郫都区与世界的“绿色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