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汾阳:让农村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2019-06-19 19:35:06   

“汾阳要强,农业必须强;汾阳要富,农民必须富;汾阳要美,农村必须美……”。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山西省汾阳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努力将汾阳市的农业变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变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变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也要“品质高”,还要“收益好”。日前,笔者来到素有“汾阳城区蔬菜供应基地”之称的籽城坊、北廓村、米家庄村一带,只见田间连片种植着莴笋、香菜、茴子白、茄子等应季蔬菜,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作。村民李成虎告诉笔者:“我种了几十年蔬菜了,之前也没种过莴笋,听说莴笋的经济效益比较好,而且营养丰富,人们很喜欢吃,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种了2亩,去年秋冬种的小苗,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按照现在每斤四五毛钱的批发价来算,我估计卖下来每亩能收获4000元;我还种的其他的蔬菜,按照今年的行情,我们一家毛收入能达到4万元左右,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变得越来越好。”谈话中,李成虎脸上挂满幸福。

在当地,像李成虎那样,靠辛苦劳作,过上幸福美好日子的村民有好多。近年来,汾阳市立足实际,以绿色为核心,科技为引领,依靠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在全市产业布局上重点突出一个“特”字,创建了“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因地制宜在全市新成立芦笋农业产业园、蔬菜农业产业园、高粱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产业园、谷子农业产业园、干鲜果农业产业园、绿色循环产业园、养羊农业产业园、林下养鹅农业产业园、养猪农业产业园等10个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园。

与此同时,该市以农业产业园为依托,以村为单元建设种养生产基地90个,培育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个,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一企带一业、一业带多村、多村连成片的农业循环发展格局,打造具有汾州特色的现代农业园。此外,汾阳市依托核桃、小米、高粱、长山药、红薯等特色农作物,加快全市“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共认证绿色食品12个;有机农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3个。

进入贾家庄,迎面而来的是穿村而过的笔直柏油路,一幢幢新房矗立两旁,道路两边整齐的绿化树、修葺一新的河道、完备的健身器材,看病在社区医院,购物到村里超市,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村民王二虎开心地说:“我们村现在环境美得很。”

贾家庄村是汾阳市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汾阳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以“五城联创”和卫生乡村为总纲,以农村改厕、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开展以“拆违治乱”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该市出实招、办实事,把加大资金投入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措施,政府投入较大资金,着力实施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等五大专项行动。

此外,该市还重点加快“四好农村路”、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光纤入户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全力打造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提档升级示范村。

为答好乡村振兴的考卷,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汾阳市依托“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年”的开展,突出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深入探索基层党建新路子,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动 “汾阳市党建书苑体系”全覆盖建设工程,利用党建书苑体系推动形成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该市已高标准建立了85个 “党建书屋”、297个党建书架、484个党建书包,覆盖全市866个基层党组织和18566名党员;与此同时,精心选配21类58238册图书,辐射到全市各个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通过在党建书屋学习,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想作为、能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信心,也使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够自觉树立“大格局”,开启“新思维”,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了组织共建、难题共解、资源共享,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忱,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实习编辑:张小倩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