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9 10:16:00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实习记者 李煜强
他河南农业院校毕业,落脚杨凌创业。
他有着自己一套火龙果南果北种的“优势”
他率先在全国推广火龙果种植的“杨凌模式”。
他就是杨凌壹分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勤鹏,一个看似偶然却有着必然的决定,让他和火龙果与杨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说起王勤鹏,就要从他和火龙果的故事说起。
2012年,王勤鹏毕业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艺专业,来到杨凌创业。
“从毕业实习就来到杨凌,最初的想法是想在杨凌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模式,再回到家乡去创业,但是随着在杨凌呆的时间久了之后,发现这边的创业政策非常好,感受到了杨凌政府对于我们这些创业的新人有一些量身定做的配套政策,我就有了扎根在杨凌创业的初衷。”说起落脚于杨凌,王勤鹏有着自己的初心和梦想。
王勤鹏在查看基质
据王勤鹏说,他是大学毕业后进入农业这一行业的,刚开始在一家现代农业园区担任农作物种植技术员,每到火龙果成熟的时候,前来园区采摘的人便络绎不绝,于是他萌生了自己种植火龙果,来创业的想法,开启了自己的火龙果种植事业。
目前共有桂红龙、香蜜龙、台湾大红、金都一号、红水晶等12个品种。
王勤鹏说,“南方的水果,在北方只要解决了温度就可以,温度主要是解决它的生理,让它正常生长,我觉得北方种植火龙果还要比南方优势大”。
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王勤鹏试种了很多品种,一边进行品种优选,一边改进种植火龙果的技术,慢慢积累经验。他带领着团队经过几年的培育,终于结出了果实,现在,他把种苗+技术服务的模式做到了甘肃、宁夏、河北、河南等多个省份。
自从一头扎进了火龙果里,王勤朋忙的不亦乐乎。用他的话说就是“累并快乐着”。
每天的早上,大多数人都在梦乡中时。他不是在基地的大棚里,就在去往基地大棚的路上。
早晨,王勤鹏还要对火龙果进行“巡查”
中午大部门人都在吃饭,可是他却还在棚里忙碌,“我们每天的时间没有准星,有时一天都顾不上吃饭。”
棚里的温度几乎要达到临界点,但王勤鹏毅然在大棚里工作,整枝、修建、像照看孩子一样呵护着他的宝贝。
“每天晚上忙完回来,我还要利用一部分时间,在我推广的平台上和果友们进行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
王勤鹏在给火龙果授粉
王勤鹏给火龙果更新换代,嫁接新品种
经过七年的摸索实践,王勤鹏从种苗的培育、盆栽、销售,到现在的“技术输出”,一直探索着北方种植火龙果的产业链服务模式。
“最近,我们连续接到来自甘肃、宁夏、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全国多地市(区)的客户考察,我们也走访了全国好多地方,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杨凌品牌’”,王勤鹏说,下一步将把重心放到技术指导方面,制定种植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依托杨凌效应,继续推广“杨凌模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农民增收致富。
王勤鹏在给种植户指导
王勤鹏和种植户交流经验
王勤鹏在帮助农户搭建大棚
看着已经开花的火龙果,王勤鹏感到欣慰
王勤鹏“装扮”的火龙果盆栽景观
工人正在对火龙果枝干进行修剪加工
随时都要对这些“生命”进行查看呵护
余暇时间,王勤鹏都要对自己的盆栽进行美化
王勤鹏和他的团队在省外推广“杨凌模式”
只要细心呵护,就一定可以获得丰收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