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2 09:52:27
本报记者 王东海 特约记者 曹应森
夏日的陇中大地林草繁茂,美丽如画。玉米长势喜人,马铃薯花开烂漫,高原夏菜开始高价上市,处处展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7月10日,由安定区农业部门和甘肃金九月组织安定区基层供销社社长、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近100人,深入该区符家川、香泉等地,现场观摩新型肥料的喜人成效,分享科技种田的绿色成果。
昔日废墟地 今朝示范田
地处定西市安定区南川的甘肃金九月肥业有限公司,后院有块长期闲置的废墟地,过去野草丛生,石块瓦砾遍地,土地贫瘠,谁也不看好这里能种庄稼。2018年春天,这里偏偏被该公司选做科技试验田,该公司动员员工平整、深耕和处理土地,组织科技工作者施用“金九月”牌测土配方专用肥和生物质炭基肥,当年试验种植马铃薯、玉米及辣椒、西红柿等作物观察试验效果。经测产,试验田玉米亩产1691斤,对照田亩产1082.5斤,亩增产608.5斤;马铃薯亩产3009斤,对照田亩产2594斤,亩增产415斤。据介绍,
今年,该公司将这块试验田一分为二,分别种植了宇翔188号玉米和冀张8号马铃薯,精准施肥,试验用肥为生物质炭基肥,对照用肥为“金九月”牌测土配方专用肥,通过观察长势、产量对比,分析生物质炭基肥在整个作物生长、产量方面形成的影响,试验成功后进行产品宣传和推广。
“庄稼一枝花,全凭肥当家”“种上炭基肥,庄稼顶呱呱”。现场观摩,大家望着高过人头的玉米茎干粗壮,叶片硕大,马铃薯花开赛牡丹,你一言,我一语,发出感叹。
“院企(校企)合作促进研发转化,科研院校搞研发,企业生产来推广,农民用上好‘肥’增收鼓腰包。”观摩后,甘肃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杨思存进行现场点评,“作为新型肥料研发生产的金九月公司先种好了自己的试验田,再向全区推广,让农民心服口服。”
有数据显示,推广使用新型成效专用肥,种植马铃薯增产达到23%,亩增产1000多斤;种植甘蓝增产达到28%,亩增产2000多斤。
“今后,我们科技攻关要在精细配方肥上下功夫,研发出农民欢迎,市场走俏,农作物高效吸收增产的好产品。”对于科技研发,杨思存和他的攻关团队信心十足。
技术员“把脉问诊” 科技田效益显著
在符家川镇长丰村“卷心菜”示范点,“卷心菜”郁郁葱葱,整齐如一。“今年,‘卷心菜’又能卖上一个好价钱了!这还得感谢金九月供销社的‘庄稼医生’啊!”菜农马金国指着自家的菜地对记者说。
2017年,马金国在水平梯田地里种植的1亩“卷心菜”因重茬、施肥不当等原因几乎绝收,遭受打击的他当时急得嘴皮上都结了血痂。2018年老马被确定为科技示范户,金九月公司把“庄稼医院”搬到了他的田地里,技术员治好病且让这1亩菜地亩产量达1.2万斤,亩收入7000多元。尝到了科学种田甜头的老马逢人便讲、逢人便夸:“科技种田就是好,蔬菜增收鼓腰包,‘庄稼医生’来治病,药到病除添欢喜,跟踪服务暖心窝。”
随后,老马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增收账。“去年,金九月公司免费为我们投放2袋蔬菜硫基长效肥,肥效长,一次性施肥,减少了多次的人力投入,特别是增产效果好,亩增产3000多斤,多收益2000多元呢!”
“一亩园抵过十亩田”,像老马一样的庄稼人都信服了这个说法,他们走上了科技示范推广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产业发展大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推广科技不松劲。“我们把采用新材料推广新技术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来抓,让绿色环保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走的更稳,飞的更高更远,从而全力助农增收奔小康。”安定区现代农业办公室主任、推广研究员邢国表达着科技人员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