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3 11:26:03
6月18日早晨,铜川。
6点来钟,宜君县太安镇郎二井村开农家乐的残疾人王军侠已经起床,提着篮子到地里采摘今天要用的蔬菜。
7点刚过,耀州区庙湾镇五联村的脑瘫姑娘海浪就已经在母亲的照顾下梳洗完毕,趴在手机前张罗起了自己的微商生意。
8点左右,王益区黄堡镇罗寨村的付五仓来到猪圈,查看刚刚出生不久的猪崽的生长情况。
……
在铜川,像他们一样,通过扶贫扶志扶智而摆脱贫困的群众还有很多。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铜川市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始终把扶贫与扶志扶智工作相结合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工作格局,持续壮大工作力量,在全市开展扶贫扶志“五化”行动,打出了“志、智”双扶“组合拳”,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推动三个融入,完善扶贫扶志工作格局。一是推动扶贫扶志融入定点扶贫工作。结合部门包村、干部联户,开展“脱贫路上党旗红”系列活动。市、区两级党政群机关与贫困村“支部联姻”,1万余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上门讲政策、鼓干劲、解难题。二是推动扶贫扶志融入三大帮扶体系。通过组建国企铜川合力团,实施“幸福成长、爱满教育”扶贫行动和“强基固本党旗红、健康铜川奔小康”行动等,凝聚国企、校地、医疗三方合力,发挥人才、技术、文化等优势,开展咨询服务、技能指导培训、医疗服务等,解除贫困家庭后顾之忧,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三是推动扶贫扶志融入社会扶贫力量。推动扶贫扶志深度融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成立“党建扶贫联盟”,引导84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帮扶333个村7789户25797人,投资7680余万元发展村级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脱贫”转变。
建强四支队伍,打造扶贫扶志主力军。一是建强工作指导员队伍。组建6支拔尖人才服务团,采取“人才+技术+项目+产业”等方式,300余名各类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带动36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投身脱贫攻坚,为开展扶贫扶志扶智工作提供坚强人才支撑。二是建强扶志宣讲员队伍。在市一级遴选政治过硬、事迹突出、素质较高的脱贫典型和致富能手,组建扶贫扶志典型宣讲人才库;各区县聚焦到村、村村择贤,选树群众认可的本村本土脱贫致富典型,市区分别组建各类宣讲队伍90多支,推动扶贫扶志宣讲常态化开展。三是建强典型宣传员队伍。加强舆论引导,市级各新闻单位组织骨干记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在贫困群众中挖掘素材,采写真实、鲜活的新闻报道,通过高质量、接地气的主题宣传精品,加大脱贫攻坚新举措、新进展和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四是建强惠民服务员队伍。组织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志愿者,成立扶贫扶志文艺小分队和专题采风组,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创作自立自强、脱贫致富先进典型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开展各类主题文艺演出、展演和志愿服务。
开展“五化”行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一是思想教育常态化。创新开展“脱贫致富崇德向善”大宣讲,发挥各村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宣讲队伍的作用,评议确定各村重点扶志对象,以身边人引导身边人,培育重点扶志对象主动脱贫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018年开展扶贫扶志宣讲180场次,受众15000余人次。二是新闻宣传立体化。精心做好“扶贫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邻里乡亲说脱贫”“脱贫攻坚路上后进赶先进”等专题专栏,深度挖掘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全方位立体式报道新举措新进展,2018年累计发稿1200余篇。三是典型培树示范化。做好典型培树,深入挖掘致富带头人、脱贫典型的事迹,推出了“八星励志”自主脱贫的李战文、自主创立“三眼古井”牌饸饹的贺亚婷、身残志坚的“梦中梦”合作社创立人崔普选、自强励志的王军侠、顽强拼搏的海浪姑娘等一批先进典型。四是文明建设多样化。以建设新农村文明实践中心为契机,严格标准、精准实施,深入开展“优良家训进万家”宣传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通过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评选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营造移风易俗光荣、脱贫致富光荣的氛围,涌现出耀州区“八星励志”扶贫扶志、宜君县“五好新风助脱贫”“宜馨超市”添动力、印台区“一强四好”树标杆、王益区“六比六看”立德扶志等扶贫扶志新模式。五是文化扶贫精准化。加强脱贫攻坚题材文艺创作规划和扶持,组织动员作家艺术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扶贫扶志主题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了现代情景眉户剧《第一书记》、电影《马咀是个村》、小品《春娃脱贫》等50余件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将109个在册贫困村的电影放映和文艺演出纳入优先服务保障范围,组织开展“扶贫扶志助力脱贫”文化演出走基层活动,每年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400场。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2016至2018年,全市共实现151个贫困村达标退出,12015户39034人贫困人口脱贫,宜君县脱贫摘帽。贫困村数量由174个减少为23个、贫困人口由16119户47467人减少为4014户8519人,贫困发生率从11.2%下降到2.01%。
耀州区:“八星励志”激动力 脱贫路上信心足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耀州区围绕“三个着力”要求,创新开展了“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设立群众听得懂、能办到的“八个星目”,划分为环环相扣、逐步递进的三个层级,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的改观、致富本领的提高、道德水平的提升等,点点滴滴通过“星目”直观体现,评星得到表彰,星星换取积分,积分兑换物品,贫困群众增强了生活动力,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和赞扬,上星劲头更足了、脱贫底气更强了。同时活动始终突出群众性,让群众参与全过程,做到干部帮群众、群众评群众、群众促群众,使活动更接地气、有生命力。在活动引领下,村风民风更加淳朴,群众脱贫信心倍增,励志典型不断涌现,特别是各级干部做群众工作、抓脱贫攻坚的能力显著提升。
关庄镇道东村村民李战文就是“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的受益人。这个两年前四处闲逛,啥活也不想干的贫困户,如今已蜕变为村上的“脱贫明星”、养蜂达人,甜蜜事业干得“蜂”生水起,不仅自己摘掉了“穷帽子”,还牵头成立了溪山中蜂养蜂专业合作社,升级“甜蜜计划”,带领9户群众,其中5户贫困户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2018年以来,耀州区完善提炼了“3+3”模式,大大深化提升了“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效果,加快了全区脱贫攻坚整体进程。
第一个“3”是指将八个星目分为三个层级,其中“热爱集体觉悟高、诚实守信品行好”两个星目是觉悟层,亦即底线层;“精神面貌变化大、摆脱现状愿望强、不等不靠动力足”三个星目是觉醒层,亦即激励层;“勤劳致富步子快、致富点子提得多、示范带动成效佳”三个星目是崛起层,亦即脱贫层。这三个层次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更能体现精神变化的层次。
第二个“3”是指推动三个结合,使扶贫扶志的载体更完善,保障更有力,氛围更浓厚。第一个结合是推动“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与爱心超市相结合。完善区镇村三级爱心超市运营,制定“八星励志”扶贫扶志评星与爱心超市积分评分相结合的具体操作办法,通过积分兑换商品,给予贫困群众物质激励。第二个结合是推动“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与“八星励志”扶贫扶志奖励资金相结合。印发了《铜川市耀州区“八星励志扶贫扶志”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将东台市捐赠的200万元作为区级扶贫扶志奖励资金,用于年度表彰,将各帮扶单位、爱心单位捐赠的476万余元作为村级基础奖励资金,由各镇、街道统一归集管理,用于爱心超市物资补充。第三个结合是推动“八星励志”扶贫扶志与“446”扶贫微宣传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全区“四级贯通、四点发力、六项坚强保障”的“446”扶贫微宣传优势(“4”即从宣传扶贫权威政策、展示脱贫攻坚动态、讲好耀州脱贫故事、提供网上便民服务四点发力,拓展扶贫微宣传内容;“6”即一把手主抓、一系列制度、一个机构、一套机制、一支队伍、一笔经费六项保障机制,强化扶贫微宣传运作),利用全区210多个政务微信平台、487个区镇村户四级互联互通的“金字塔”式微信交流群,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宣传各级领导对于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指示,宣传耀州区“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经验,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持续扩大“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王益区:“六比六看”树典型 立德扶志增动力
2018年9月20日,王益区黄堡镇孟姜塬村村委会大院里格外热闹,王益区“六比六看”立德扶志增动力示范户表彰大会正在举行。经过一个多月的层层选拔,22户“六比六看”示范户脱颖而出。黄堡镇文明塬村的梁抗战通过自荐最终被评为“模范带动”示范户。“只要自己勤快,日子就能越过越好。我不光要自己脱贫,还要带动其他人脱贫。”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左手残疾的梁抗战参加了花椒种植技术培训,成了远近闻名的花椒管理技术能手。他不仅自己栽植了7亩花椒树,还作为“土专家”被请去给椒农讲课。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王益区紧紧围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宣讲,加强先进典型选树,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不等不靠、艰苦创业的思想,解决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能力不足问题。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强大合力。一是组织成立了王益区“立德扶志”工作领导小组,凝聚区民政局、区文旅局、区农业农村局等成员单位力量,形成全区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扶贫扶志工作格局。二是指导印发了《脱贫攻坚立德扶志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脱贫攻坚扶贫扶志“三融四建五化”行动的实施方案》等方案文件,指导动员全区各部门深入开展“立德扶志”行动。三是定期组织召开扶贫扶志工作会,掌握工作进度,查摆存在问题,研究部署扶贫扶志工作。
加强统筹协调,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在全区各村建立村级“益声”讲习所,组织开展授课活动80余场次,提升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二是策划组织各类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各级“六比六看”示范户51户、“脱贫攻坚最美人物”35名、“文明家庭”34户、“和美家庭”98户、“十星级文明户”3445户。三是组织开展各类扶贫扶志宣讲活动,开展了“我的脱贫故事村村行”“脱贫致富崇德向善”“六比六看树典型立德扶志增动力”系列大宣讲活动共计50余场次。四是在中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推介王益区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特色亮点,并在“今日王益”微信公众号策划开设了“脱贫攻坚”“脱贫路上”等专栏,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五是组织开展农村“道德讲堂”200余场、“文艺下乡”活动300余场,补足贫困群众精神之钙。六是在全区各村组织开展“一约四会”“家风家训”活动,为各村设计制作了《一约四会活动纪实簿》,推进移风易俗。七是指导各村建好用好“爱心超市”,完善“爱心超市”物资供应机制,规范“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激励贫困群众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
加强督查指导,夯实责任落实。一是深入各涉农镇办和责任单位检查指导扶贫扶志工作,对标责任分工,抓好责任落实,确保扶贫扶志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形成了《王益区扶贫扶志工作调研报告》《王益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针对存在问题,制定了扶贫扶志工作方案,补齐工作短板。
印台区:“一强四好”树标杆 “志智双扶”促脱贫
印台区聚焦难题发力,创新开展了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强和增收效果好、家居环境好、品德家风好、示范带动好的“一强四好”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通过理论宣讲、文化浸润、激励约束等方式,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凝聚全区今年脱贫摘帽的信心和决心。
“……在这里,我很想再说一声感谢,感谢各级近年来对我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一步,我打算扩建一个育肥圈,把自己的养猪产业发展的更好,把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印台区“一强四好”示范户寇广棋在获评全市“就业创业脱贫明星”后的感言。2018年底,这个因将自己养猪时发生的趣事上传到网上而成为“网红”的贫困户,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将猪仔免费赊账给周边贫困户并传授养殖经验,带动其他贫困群众增收,寇广琪的脱贫致富只是印台区扶贫扶志工作的一个缩影。
理论宣讲聚人心。印台区坚持把党的惠民政策作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最大资源,充分运用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印台大讲堂”“理论专题宣讲”等平台,以“印台故事会”“印台朗诵会”“印台读书会”三会为载体,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印台榜样系列宣讲活动。同时按照“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的方式,采取“课堂+互动提问+体验”等灵活多样办法,集中宣讲、分层宣讲、巡回宣讲多形式并举,开展讲脱贫攻坚理论、讲精准扶贫政策、讲脱贫主攻目标等“五讲”活动,把宣讲音频、视频全覆盖发放到全区72个行政村。目前,全区共开展巡回宣讲400余场次,一场场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接地气、带露珠的宣讲活动,为困难群众打下强心针,消除了“等靠要”思想。
文化浸润暖民心。印台区坚持把文化熏陶作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催化剂,村村设立了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建立了农家书屋,经常组织群众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建了“送欢乐下基层助力脱贫攻坚”文艺宣传小分队,将脱贫攻坚工作融入快板、戏曲、歌曲等文艺形式之中,深入偏远贫困村巡回演出20多场次,深受群众欢迎。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建了“脱贫攻坚文化乡村行”大篷车,通过“一张节目清单+互联网平台”的推介方式,“菜单式”“订单式”精准对接到各个贫困村,通过大演出与小分队结合,实现了村组文艺演出全覆盖。同时组织创作编排的小品《吃救济》、快板《打好脱贫攻坚战》、对唱《百善孝为先》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受群众喜爱,丰富了贫困群众的文化生活,真正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激励约束提信心。印台区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村村建立“一约四会”制度,在开展“道德评议会”和“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的基础上,全区相继评选表彰脱贫攻坚区级“一强四好”示范户53户、镇级252户、村级499户。依据授奖层级,分别奖励不同价值的奖金卡,示范户持卡可在全区各级“爱心超市”换取等额生活物品。2019年,我们以扶贫扶志“冬春”行动为契机,开展了“一强四好”先进事迹巡展活动,将区级53户“一强四好”示范户的典型事迹制作成9套486块展板,在区内所有中心广场及全区8个镇街道41个贫困村巡回展出,线上媒体同步发送,做到贫困村全覆盖,号召广大群众学习他们自强不息、勤劳致富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形成激发内生动力的“头雁效应”。
宜君县:五好新风助脱贫 凝聚致富精气神
孙小军是宜君县哭泉镇马前尧村的贫困户,今年35岁,家中五口人,父亲股骨头坏死基本丧失劳动力,母亲常年生病身体不好,妻子是聋哑人并有轻微智障,还有个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五口之家所有的支出,仅凭孙小军一人务农支撑,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贫困并没有将孙小军压倒,政府的帮扶给了他生活的信心,核桃产业让他有了脱贫致富的“利器”。2018年底,他不止摘掉了穷帽子,还步入小康生活的行列。
现如今,孙小军被大家称之为“励志哥”,这个称呼是一种力量,鼓舞他本人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努力脱贫致富,也为周边其他贫困户树起了好榜样。
像孙小军这样励志脱贫的贫困户在宜君还有很多。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宜君县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工作中,不断创新载体,有效整合资源,探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扶贫扶志扶智工作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开展脱贫攻坚系列宣讲。一是根据《关于在全县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宣讲的通知》,抽调精兵强将按照指定的宣讲范围进行有序备课,4月份开展“全国两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7场次,切实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宣讲、“脱贫攻坚崇德向善”大宣讲和“我和我的祖国”群众理论宣讲活动进行整合,5月份先后开展5场宣讲报告会,每场由三个宣讲人立足三个方面进行宣讲(一个场次体现三个方面主题),促使广大群众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教育。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是强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2018年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村5个,2019年宜君县加大创建力度,积极开展文明村申报创建工作,推荐申报市级文明村17个,市级文明乡镇1个,县级文明村32个。二是按照省文明办2018年文明程度测评反馈意见,组织各乡镇对全县村规民约进行排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要求重新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符合本村实际情况的村规民约,同时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严格按照宣传发动、村民自评、群众互评,评审定星、张榜公示、授星挂牌的程序开展活动。三是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引导推动农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切实可行的红白事办理流程、标准要求,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等工作融入到《宜君县2019年精神风貌大提升工程工作方案》之中,紧扣扶志启智目标,通过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四是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组织各级文明村镇制作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500余幅,通过耳濡目染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宜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着力打造县、镇、村志愿服务队、行业部门志愿服务队、社会公益志愿服务队等三类志愿服务队,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推进精神风貌大提升十二项活动。2019年2月,结合全县脱贫摘帽的目标和扶志扶智工作的新要求,印发了《宜君县2019年精神风貌大提升工程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宜馨超市添动力”“五好新风助脱贫”“文明实践润民心”“思想教育扶志气”“惩治失信立美德”“红黑榜晾晒扬正气”“典型评议树榜样”“细说变化颂党恩”“红白理事会减负担”“文化惠民倡新风”“家庭文化育大德”“宜民讲习所提素质”十二项活动,以更科学有效、更具操作性的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