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闲置农房“活起来”产业必先“火起来”

2019-07-30 10:54:51    毛晓雅

近几十年来,大量农民进城给农村带来两个现实问题:一是大量土地抛荒,二是大量农房宅基地闲置。如何解决土地抛荒问题,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壮大,破解方案已经逐渐明朗;而如何解决闲置农房造成的资源浪费,扭转空心村衰败的趋势,近几年很多地区都在探索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整村闲置农房激活的典型案例。总结这些成功经验,有一点十分关键,就是立足村子本身的优势特色,找准闲置农房开发的方向。让闲置农房“活起来”,需要有产业“火起来”的基础,否则,盲目开发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损害农民的积极性。

精准定位产业方向,才能精准定位市场。人气聚拢来,产业发展才有基础,农房开发才不会沦为一锤子买卖,而是形成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让农民持续受益。安徽的崔岗村在最初吸引了几位艺术家前来入驻后,迅速找准了发展定位,把村子整体打造成了颇具文艺范的艺术小镇,随着集群效应的累积,崔岗艺术小镇的名气越来越大,人气也越来越旺。崔岗村的成功正是因为找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闲置农房开发之路。上海的益民村亦是如此,其最大的优势就是靠近大都市的区位优势,村里充分挖掘这一优势条件,找准了吸引公司总部入驻的发展方向,虽试点时间不长,但已成效初显。

“火起来”并不一定要名声大噪,而是要求在农房开发之前,要科学定位,科学设计规划,找准村子重新聚拢人气的优势条件。有人说,大城市周边的村子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多村子并不具备这样明显的优势。事实上,只要有心用心,挖掘自己的优势并非难事。陕西有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利用村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旅游产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激活了村里的民宿产业,解决了农房闲置、农民增收、农村空心化等一系列难题。到农村体验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空气,不只大都市的城市居民有这样的休闲需求,中小城市的居民需求也很大。需求创造市场,乡村休闲旅游的巨大需求为闲置农房利用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而同样是走乡村休闲旅游的路子,具体面貌也应该千差万别。只有差异化的特质才能持续满足市场需求。

找准定位之后,政策制度创设是否能够让农民、村集体、企业三方都受益,成为农房激活成败的关键。对农民而言,要做到进退两不难,无论是进城务工还是留在农村,都有稳定的安置居所,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流转,但宅基地的资格权和农民的房屋财产权应该得到保障,这是在现有条件下保持农村农民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即便有些地区探索的宅基地有偿退出,也必须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对企业而言,最担心的问题是投资会不会打水漂,在实践中,企业与农民个人签订合同的往往很难推进,由村里或乡政府出面做背书,确保流转的稳定性,打消企业的顾虑,才能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解决农房激活中的资金难题。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可以看出,农村宅基地改革的顶层设计在逐渐明朗,激活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农房是大势所趋。值得注意的是,“适度放活”四个字又表明这项工作需要慎之又慎,因为关乎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改不好不仅会伤害农民利益,还会给农村长远发展造成隐患。

牵一发而动全身。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农房激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为村子找准了产业方向,吸引资源资金流向农村,让农民富起来,村集体富起来,进而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形成一种良性发展循环,让农村真正成为我们向往的地方。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