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从“贫困户”到养猪能人 平利农村大嫂汪仁霞的脱贫路

2019-08-01 11:39:55   

西部网讯(通讯员 熊荣军)在安康市平利县深度贫困村淑河,有一位历经磨难的农村大嫂,她面对磨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成为了大家的榜样。

农村大嫂从“贫困户”到养猪能人

7月14日,星期天。笔者前往23年前工作的地方淑河村,寻访脱贫典型。车刚开进淑河便眼前一亮:水泥路边鲜花盛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鸟语花香,与23年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形成鲜明对照,“精准扶贫”让这个平利曾经的贫困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

沿途,询问田间地头村民,一提起脱贫奋斗典型,大家纷纷说,那你们去汪仁霞家。一位刘大哥竖起大拇指说,她一个女人独自撑起一个家,用勤劳的双手致富,让我们大男人都感到丢人自愧不如,我们都向她学习,要靠勤劳的双手早日脱贫!

这时恰巧淑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汪涛路过这里,他告诉笔者,以前汪仁霞一家因缺技术等原因被确定为贫困户,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她已经成为淑河村率先脱贫致富典型。在2018年11月20日脱贫表彰大会上,汪仁霞的脱贫故事对村民震动很大,纷纷表示要向汪仁霞学习。

笔者了解到,汪仁霞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户,列为帮扶对象。名单公示的时候,她伤心地大哭一场,因为一向要强的她没有想到过自己竟然会成为贫困户。从那以后,“贫困户”三个字像一顶千斤重的帽子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让她无时无刻都想着要尽快脱贫。曾经有过养猪经验的她便向亲朋好友借钱,建猪圈,买母猪,经历失败后,县上和镇上及时提供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慢慢地她的养猪脱贫致富之路越来越顺,成了淑河村远近闻名的养猪能人。

淑河村第一书记钱昌维介绍说,汪仁霞是一个勤劳、自强,她每天清晨早早就起床,先去地里干农活,然后回家喂猪,经常忙到晚上七八点才吃饭。而她自已的日子稍稍过的好了些,还不忘当年帮过自己的乡亲。当地百姓来买个猪仔,差个几十元也就算了。外地人用车来拉猪,油钱也会给个优惠。

党的好政策让她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一处干净亮堂的院子里,笔者见到了传说中的汪仁霞,她正在猪圈帮助母猪产下猪仔。

王仁霞告诉笔者,她永远忘不了七年前的那天——2012年腊月27日,那个对她来说无异于灾难性的日子。就在那天,丈夫因患酒障精神病,把她爆打一顿后,还烧了厨房,砸了猪圈,好端端一个家就这样被毁了。

“面对当时的乱摊子,家里的压力就像山一样压在我身上,又是着急,又是伤心,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汪仁霞说,当她看到儿子和公婆渴望无助的眼神,自己最终选择了坚强,七年如一日扛起养育儿子、照料公婆的重担,撑起了这个家。

“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各级扶贫帮扶干部,不仅帮助我们发展产业,给我们盖新房,儿子方隆祥上高中每年还发2500元的上学补助,去年公公方永宽住院花费近3万元也都全部报销,我们自己再不努力咋也说不过去。”汪仁霞说,现在他们家现在在集镇拥有7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养了20多头猪,种8亩茶叶,玉米喂猪,日子越过越红火。

汪仁霞告诉笔者,今年7月3日丈夫方兴仁再次发病,由于脱贫了手里稍稍有钱了,就及时送进了精神病院做康复治疗。她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丈夫方兴仁通过康复治疗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病愈出院,与自己共同种地、养猪,共同致富。

“智志双扶”让精准脱贫更有成效

笔者了解到,脱贫攻坚中,淑河村利用道德评议,把脱贫“大主题”转化为身边励志“小故事”,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评选表彰了一批汪仁霞这样脱贫致富好村民、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身边典型,在全村66户贫困户145人身边树起了学习榜样。

而汪仁霞只是平利县“智志双扶”模式缩影。去年以来,平利以“厚德陕西·弘德安康·德润平利”为指引,在全县推行“智志双扶”模式,注重扶智和扶志,进一步激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平利先后产生道德模范、身边好人47人、脱贫攻坚自强标兵215人。其中中国好人5人,陕西好人14人,省级道德模范2人、省级自强标兵2人。这些村民身边典型,正引领着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