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2 16:07:36
核心提示
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进行“智慧县域+普惠金融”试点,围绕各地特色产业,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大大缩短了贷款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我省普惠金融将从抓“量”向抓“质”提升,让更多的农户和县域小微企业了解试点项目,提升信贷获得率,帮助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普惠金融,指在农村等金融基础设施相对不足地区加强金融服务投入。小微企业、农业企业等成为普惠金融主要受益者。
有了普惠金融活水“浇灌”,我省各市区产业发展、农户致富多了一重强有力的保障。
金融服务均等化
米脂县在去年12月成为榆林市首批落地“智慧县域+普惠金融”试点县。截至今年5月,该县授信客户已达2.31万人,授信额度1.79亿元。
米脂县副县长郑亚介绍,以当地农民与企业签订的订单农业作为信誉凭证,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贷款,有效提高了农户贷款额度。国寿财险在米脂推出了“电商+保险”合作模式,由保险公司帮助农户销售农特产品,所得80%利润用于该县贫困户定制保险产品的购买。
普惠金融试点中,金融机构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传统金融服务未能触及的农村用户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6月21日,杨陵区、洋县、山阳县、清涧县与蚂蚁金服签订《县域普惠金融合作协议》。去年,铜川、宝鸡、榆林许多区县已开展普惠金融试点。
6月26日,记者从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2018年11月,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组织召开了全省“智慧县域+普惠金融”试点项目推广会议,动员全省各地全面铺开试点项目工作。
截至目前,蚂蚁金服及浙江网商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科技”方式,累计为我省提供线上纯信用三农信贷62.55亿元,服务客户17.14万人,人均获贷3.65万元,全省107个区县已经实现数据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全覆盖。其中,关中地区的获贷规模和获贷人数分别占到全省的54.08%和52.55%。普惠金融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省三农发展融资难问题。
围绕产业做文章
洛川县是全省以苹果产业为主的“一县一业”示范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5%来自苹果产业。支持优势产业发展,普惠金融围绕苹果产业做足了文章。截至今年5月底,洛川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3.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32.74亿元,占比51.8%。
洛川县副县长马骥涛介绍,洛川县建立的苹果产业园区融资担保平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新型农业主体“助保贷”平台,通过与当地农商行、邮储银行、长安银行合作,为农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将贷款额度放大10倍。2017年以来,当地各家金融机构已投放担保贷款1.8亿元。
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服务,围绕苹果产业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在洛川,工行推出“果业通”,农行推出“惠农e贷”,中行推出“果商贷”,农商行推出“果品储存仓单质押贷款”,邮储银行推出“果品仓储小额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贷款”,长安银行推出“果农贷”等。2018年洛川县各家金融机构共投放苹果营销贷款6.6亿元。2018年9月签约的蚂蚁金服洛川“普惠金融+苹果大数据”授信数据模型,目前已授信农户达3万人,授信金额2.37亿元。
结合地方实际,我省“智慧县域+普惠金融”项目亮点做法不断涌现。武功县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嫁接普惠金融,大大缩短贷款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出“电商+物流+金融”的特色产业闭环;洛川县依托苹果产业和苹果大数据平台,开展县域苹果产业普惠金融合作,为当地苹果种植户提供更高额度的授信;米脂县结合小米特色产业和本地货车司机客群特征,开展相关产业金融和特殊群体业务创新等。
另外,针对县域小微企业和三农经营个体户的需求,各家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如:提供收钱码商家和淘宝卖家线上贷款以及基于税务信息数据共享的线上“银税互动”金融服务。2018年10月“税银互动”项目上线以来,累计为6000多户小微企业授信13亿元,贷款余额5亿元。
帮助小农户“造血”
陈广峰退伍回到家乡武功后,当起了农村淘宝“店小二”。去年农资销售旺季来临时,他因进货资金周转不过来发愁。借助蚂蚁金服在武功开通的普惠金融“310模式”(即3分钟申请、1秒钟授信、0人工干预),他在支付宝上手指一点,就获得了贷款,购进猕猴桃种植所需的农资农具。
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林介绍,目前其普惠金融服务已经在全国24个省份上线,覆盖160多个县。该项贷款按日计息,日息在万分之二至万分之五之间。
武功县副县长杨强壮介绍,武功县2018年实现电商销售额35亿元。2018年9月底,“智慧县域+普惠金融”项目在武功县上线试运行。武功县城乡居民(一般指年龄在18周岁至55周岁之间,不包含在校大学生)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内武功县“武功普惠”版块,即可获取免担保、无抵押信用贷款,贷款额度1000元至30万元不等。截至今年5月中旬,蚂蚁金服已经为武功县8.77万人授信5.44亿元。
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助,而是为了帮助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坚持商业可持续、市场化原则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普惠金融将从抓“量”向抓“质”提升,让更多的农户和县域小微企业了解试点项目,提升信贷获得率;配合做好数据归集整理和数据质量提升,更好地帮助农户和小微企业增信,助力农户兴办产业、劳动致富。(记者 晓霞)
(原标题: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