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西铜川:创新产业扶贫让群众致富增收

2019-08-02 16:18:37   

341da856b1031fc315a147bd16ea2ed7.png

8月1日,鸿伟兔业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在兔舍检查新出生的小兔子。 汪艳 摄

近年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按照“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业优化升级、特色培育壮大”的思路,坚持“长短结合、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原则,深化“园区承载、企业参与、群众受益”模式,不断夯实产业扶贫发展基础,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4f2071c4f7c9cf564204843ef4445a05.png

8月1日,兔舍内的肉兔正在进食。 汪艳 摄

以肉兔养殖、种兔繁育为手段,以示范养殖为基础,集引种、繁育、销售为一体,铜川市鸿伟实业肉兔养殖产业扶贫项目扶持带动铜川市2160余户贫困户发展肉兔养殖,同时带动宜君县、印台区两个扶贫合作社开展肉兔产业,户均收入2000至5000元。

29732967a76dd19cc0c9087cdbf5b3f5.png

7月31日,海升千亩高标准矮化苹果示范园内,苹果正在茁壮成长,预计8月底可以成熟采摘。汪艳摄

铜川海升现代农业项目是耀州脱贫攻坚26个扶贫产业园之一,示范引领全区产业就业精准脱贫。项目建成运营以来,吸纳周边1000余人用工,其中200余名农民入园长期务工。每年果实采收期,每天用工量达到400人以上,其中带动贫困户45户。

ef21406dc82addd3fbeebb9430058bb8.png

7月30日,57岁的李战文在自家的养蜂园收取蜂蜜。 汪艳 摄

铜川耀州区道东村按照“长短结合”的产业路子,“长”即村上发展的长远规划和产业,比如果树种植业。“短”就是根据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比如养蜂、养猪等能短期见效的产业。通过“长短结合”的接续性产业发展,让贫困户没有返贫的后顾之忧。

2daf81f6851ec1b705724f400872877a.png

8月1日,程明牧业的肉羊在养殖场进食。汪艳摄

成立于2014年的程明牧业,共带领铜川耀州区石柱镇9个村63户贫困户湖羊托管分红。2017年每户分红1500元,2018年每户分红1800元,产业资金入股7个村350万元和13个村66万元,每年保底分红百分之十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5e4ebdbebbc6983ed52e74d714993b13.png

8月1日,程明牧业的肉羊在养殖场进食。 汪艳摄

程明牧业还发起成立了铜川市羊产业联盟,联盟成员达83个,存栏肉羊3.6万只。公司带领联盟成员主动参与产业扶贫,探索出“四个五”产业扶贫模式并在全省推广,通过代养、托管、报价回收等方式带动贫困1900余户养殖肉羊、种植牧草等产业。

6eb54e2f329d7c288bb8617d1bb02b89.png

8月1日,农户在上安村种植大棚内工作。汪艳摄

2019年3月,铜川耀州区上安村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主体+农户(贫困户)责任承包”模式,引进了现代化农业科技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经营,引导群众一边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一边务工挣钱,发展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和农户增收。

d0856d2225f44f2a919b1b31274c714b.png

8月1日,一名贫困户在庙湾香菇基地工作。汪艳 摄

2017年,铜川耀州区庙湾镇迫于生态、环保和水源保护地的形势和压力,陆续关停了大小养殖场、养虾塘和鱼塘,扶贫产业发展严重受阻。2018年4月,依托自身优势,该镇致力做大香菇扶贫产业,全力打造庙湾香菇小镇,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汪艳)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