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西汉中城固县文川镇文川镇:做活“农”字促增收

2019-08-05 09:32:45    邬正鹏 李琨

本报通讯员 邬正鹏 李琨

近年来,作为传统农业小镇,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文川镇,做活“农”字文章,因地制宜,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在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上下功夫,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为了解决农户种植水稻增产不增收的难题,镇上在去年成立了全县首家优质水稻协会,整合8个专业合作社,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每亩净利润增收330元。协会打造的“臻鑫骄”牌无公害大米已经通过认证,正在与京东电商对接,即将上市销售。”文川镇优质水稻协会会长张会军说。目前,协会有机械插秧机6台、旋耕机8台,今年示范推广机插秧3800亩,覆盖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大棚育秧和机插秧技术还辐射周边镇村。 

今年,文光村800亩元胡喜获丰收,百亩柑橘示范园已完成种植;文西村利用集体塘库养殖的26万尾叉尾鮰鱼苗长势良好……传统农业在该镇正迸发出新的活力。 

现代农业促农增收 

除了粮油,文川镇沿文川河发展的2000亩猕猴桃、葡萄、水蜜桃等杂果产业带,在“甜蜜”的果品市场越做越大。 

走进文星村600亩弥珍猕猴桃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枝头挂满了大小均匀的“致富金果”,100亩的温室大棚让笔者眼前一亮。“在城固县,我们是唯一给猕猴桃建大棚的,大棚的作用是防雨防霜冻防溃疡病。”园区建设方、汉中市弥珍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说。去年该园区10万公斤猕猴桃俏销四川、上海等高端市场。园区的快速发展为周边农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00多个。 

“陕西省果业集团在我们村流转试种优质柑橘系列品种,36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联合村一组组长余永才说。 

林下经济“添绿添金” 

“这些菌棒即将出口到韩国,今年已经出口了16万美元的香菇菌棒,在韩国我还和别人合资建有食用菌工厂。”文苏村友军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谢富友说,正是文川镇的独特资源优势,让他们生产的菌棒在韩国食用菌市场有了一席之地,同时带动了周边30余户农户发展食用菌。 

“文川镇依托西部丘陵地形,见缝插针,集中流转贫瘠地、河滩地,依托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添绿又添金’。目前,在联合村发展500亩油橄榄,亩产600公斤;在文星村发展300亩元宝枫木本油料苗木,下一步准备做关联产品的深加工……这是文川镇发展林下经济的缩影。”文川镇镇长杨涌介绍,目前,文川镇发展市级农业园区1个、县级农业园区2个、专业合作社36家、家庭农场27户,一批经营主体通过土地入股、入园务工、折股量化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240余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2016年以来,全镇依靠农业产业累计脱贫302户1019人。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