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绝壁上开出致富“天路”

——湖南省资兴市修建清滁公路助力交通扶贫观察

2019-08-12 17:09:51    张振中

清滁公路航拍。

村民和施工人员在资兴市清江镇上堡瑶族村铺设清滁公路的最后一段水泥路面。

一种品质蜜橘,以前只能烂在树上,如今畅销省内外。

一片原始次生林,曾经人迹罕至,现在游客慕名而来。

一个贫困村庄,30年贫困落后,从去年起脱贫致富。

这样的改变,源于一条“脱贫公路”的修建。今年,湖南省资兴市东江库区的清滁公路正式通车,这是清江、滁口两个乡镇两万多名群众期盼了30多年的一条扶贫路、致富路。

随着交通改善,公路沿途4314名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稳定脱贫致富更有希望。

湖水淹没出行路——村民自背柴刀干粮开路测量

1986年8月,东江大坝关闸蓄水,形成了160平方公里的库区,库区群众由山下搬迁到山腰或山顶,在荒山上重建家园,原来从滁口至清江的公路也被湖水淹没了。

滁口、清江两地相邻,但山岭阻隔,两地群众往来要坐船绕行大半天。滁口群众想坐车去资兴城区,只能向南从宜章县瑶岗仙镇绕道而行。由于交通不便,大山里的南竹、冬笋等农产品不能变成财富,大家守着“金山”却过着穷日子,很多人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清滁公路沿途有两镇4村,其中黄嘉村是湖南省省级贫困村,这里的贫困户主要的脱贫产业是蜜橘等水果种植。以前,因为没有通路,高品质的水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有的甚至只能烂在树上,所以30多年来,“无路可走”一直是当地群众心中最深的痛。

回忆起20多年前的家乡,清江镇上堡村村民张金桃难展舒颜:农产品藏在深山运不出,出行也十分困难,每到收获的季节,看着漫山遍野熟透了的橘子,家家户户没有丰收的喜悦,更多的是无尽的惆怅和难眠之夜。

“以前橘子丰收的时候,得先用肩挑方式挑到码头,接着乘船出清江镇,等待外面的车子来收。”张金桃说,运气好的情况下,可以等到车子,进行低价收购;如果运气不好,只能再肩挑背驮,走路几小时,到靠近市区的市场上去卖。

“时间久了,橘子腐烂变质是常有的事。”村民致富无门,待在家只能过穷日子,外出务工成为村里年轻人的无奈选择。

“我们一直想,如果能修一条到清江镇区的路,农产品就能通过陆路外销,那该多好!”滁口镇禾坳村村民陈德斌告诉记者,2006年3月,他和4位村民自发带着柴刀干粮和皮尺,丈量他们村至清江镇上堡瑶族村之间的距离。在山岭上,他们边砍柴开路边丈量尺寸,并一笔一笔记下。这些原始记录及修路报告送到了移民局等相关部门,并通过人大代表呼吁,最终争取到公路立项。

“30多年前,库区群众为了支持国家重点项目东江水电站的建设,舍小家为大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年,为了保护好东江湖,库区群众网箱退水、生猪退养,又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资兴市委书记黄峥嵘说,党委、政府不能忘记这些群体,必须尽快修通这条道路,完善东江湖路网,改善库区投资环境,带动库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经多方努力,2012年,资兴市启动清滁公路工程准备工作。不久后,清滁公路建设方案确定,公路全长32.9公里,按双车道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不畏艰难修“天路”——施工人员悬崖上凿壁开路

2016年3月30日,清滁公路正式动工。工程路线长,地势险峻,中间有16公里是原始次生林,而且穿过多个地质灾害点。勘探设计时,因吃不了在林中工作的苦,先后有两支测量队主动退出。不得已,项目方请了第3支测量队,才算完成任务。

“勘探测量最艰难的地方,是那16公里悬崖峭壁段,测量人员要背着几十公斤的仪器,用绳子捆住腰部,从山顶吊下去150米左右,到山腰进行测量。”清滁公路项目副指挥长张爱社说,下去后由于林木茂密,全颤仪、GPS等设备没信号,还必须砍出一条路来,才会有信号和光线,每天最多只能测量500米,其艰辛可想而知。

勘探测量难,施工更难。该项目投资施工方负责人张能文介绍,受东江湖湿地公园等政策保护及地质灾害影响,施工要求极高,常规爆破禁止使用,只能用炮机一锤锤敲,施工难度很大。“尤其是K9至K10这一公里路段,地质条件复杂,回头弯比较长,又有地下溶洞,还不能破坏周边的植被,我们用6台炮机整整打了8个月,将石头一块块从峭壁上抠下来。”

记者在浦溪江大桥上看到,180多米长的桥面架在峡谷两边的半山腰间,从桥面往桥下望去,100米高度中,疾风呼呼作响。

“这座桥两边都是悬崖,中间一条浦溪江,所有设备和建筑材料要经两三次车船转运,才能进来。”项目工程师熊立波介绍,修桥打桩基时,有的地方出现溶洞,漏水泥浆只能填埋后再打,反复10多次。

100多立方米石灰岩打坏3台炮机,项目K12段几十米悬崖凿了两年才凿通……施工人员不畏艰难,在悬崖上凿壁开路,最终啃下一块块硬骨头,踏平坎坷成大道。

拉动脱贫致富路——特色农产品旺销、旅游火爆

清滁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后,带动越来越多的水泥路从这条主干道延伸到村组。库区原来人迹罕至的原始次生林等迷人风景,正成为东江湖景区游客新去处,旅游业成为库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产业,一批特色农产品也跟着发展起来了,贫困户迎来发展的春天。

“我们村的蜜橘原来卖价比其他地方每公斤便宜1元至1.6元,去年水泥路铺好后,大卡车进村来收蜜橘,价格也跟着提高了。”清江镇玭珠村村民李文兵告诉记者。

“原来村里只有一条很陡很窄的砂石路,一下雨就会冲出很多坑。”清江镇上堡瑶族村钟元军说,每年村民们都要用摩托车、三轮车将橘子运到镇区来卖,跑一趟就要一个多小时。没有三轮车的贫困户,则完全靠肩挑,来不及卖出去的橘子只能眼看着烂在树上。如今路修通了,大家都喜出望外,再也不用担心桔子卖不出去了。

清江镇现有蜜橘2.5万亩,去年产量达6万多吨,收入3亿余元,柑橘产业是镇里的主打产业,也是最重要的扶贫产业。清滁公路贯通该镇几个村,交通便利了,蜜橘产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很多贫困群众纷纷对原有的柑橘产业进行改良升级,脱贫致富更有奔头了。

今年5月,清江镇绩东村的贫困户何茂仁将他的蜂场搬到了清滁公路旁。200多箱蜂采集大山深处的野花,酿造了上等天然蜂蜜,不仅路过的游客争相购买,很多客户还大老远特地跑到蜂场来购买。短短一个多月,何茂仁就卖出近300公斤蜂蜜,收入5万多元。

从清江镇进入滁口镇荷坳村,路边新建了不少房子。荷坳村村民黄士亮、黄士召兄弟的新房并排建在清滁公路旁,都是三层楼高,门口张贴的对联非常醒目:几代梦想多年期盼今朝终于得以实现,崇山峻岭山野村民幸沐党恩致富有望。“过去交通条件不好,村民都往外面搬。”黄士亮说,路修通了,他和弟弟各建了一栋楼,材料运费比以前少了一半。

过去因为没有路,荷坳村这个山区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村民种田全靠挑,山里的南竹也要从山上背下来卖,所得的钱付掉工钱所剩无几。现在清滁公路从竹林穿过,可以整车外运,竹笋也能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目前,荷坳村的1000多亩南竹都在间伐,至少能给村民带来10万元收入,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从中受益。

荷坳村能人黄士华以前在外做生意,他瞅准修路的商机,在老家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世华农庄。短短一年多来,滁口镇兴建的农庄民宿就有好几家,当地更多能人陆续返乡创业,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帮助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

目前,滁口镇根据资兴市全域旅游布局,已和交通等部门联合规划,建设厦蓉高速连接线,以打开东江湖旅游南大门,和汝城县热水温泉沙洲村等形成一个新的“旅游经济圈”。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