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3 15:09:00
编者按: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迎来了22岁生日。
22年来,杨凌示范区扎实履行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不断追赶超越,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乡村振兴等方面结出丰硕果实。为了全面展现杨凌示范区成立22年来的崭新面貌及显著成就,本网特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礼赞杨凌新成就”系列报道专栏,以飨读者。 今天推出第二篇《城建变迁 折射杨凌发展“加速度”》。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实习记者 郭媛媛
8月12日,正值盛夏时节,记者乘坐12路公交车行进在杨凌示范区的街道上,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一栋栋住宅整齐排列,一个个地标拔地而起……目及之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建设秀美新城 城市发展走上快车道
“真是不敢想,我们李台现在变得这么好!”家住杨凌示范区李台街道办东湾安置小区的徐茂才老人,今年已83岁高龄,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李台人。记者在小区门口碰到准备去给小孙子买水果的徐茂才,他边走边向记者聊起了这二十多年来发生在自家门口的变化。在老人的记忆里,22年前的杨凌,才刚刚成为示范区,22年前的李台,还是一大片村庄和农田。街多了,路宽了,楼高了,灯亮了,景美了……如今,用徐茂才的话说,就是“根本找不到往日旧城的痕迹。”
杨凌神龙路俯瞰图(资料图)
说起家乡的变化,徐茂才还向记者谈起在上海做生意的亲戚胡明全回乡探亲时的情况。胡明全是徐茂才的表弟,老家在杨凌胡家底,阔别杨凌近30年,今年端午节专程回乡探亲。“当时看到家乡的亲人们都已经搬到锦绣花城的安置小区,新房子敞亮、干净、舒适,表弟胡明全不由感叹杨凌示范区成立20多年,一个劲儿地夸杨凌大变样了,更精致,更漂亮,更舒适,更高级。”
在中省的关心关怀下,杨凌示范区一次次大规模的倾力创建,为杨凌的成长和腾飞添砖加瓦,大手笔构筑秀美之城,使城市发展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建设重点项目 助力农科城发展升级
“晚年多幸福啊,出门就是山水公园,天天可以在家门口健身。”今年68岁的退休工人李宁丽,上世纪90年代和丈夫住在老家徐西湾村,2000年后搬到了永丰家苑小区,2014年又搬到了恒大城。她的三次搬迁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印记惊人相似,上个月,李宁丽又给儿子在绿地集团在建的楼盘新买了一套160平米的房子。
杨凌会展广场(资料图)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应运而生。除了教稼园外,邰城小学、邰城中学,多美汇等大型购物中心、公园、广场,犹如一颗颗绿宝石把秀美城市点缀得更加妖娆多姿。恒大城、沁园春、泰和府、绿地世界城等一批新楼盘先后建设,助力杨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渭河大桥桥头景观改造、高速出入口景观提升、沿渭风光带景观提升、开墙透绿等一系列城市景观亮点工程也为这个城市增色不少。
改善人居环境 居民幸福感油然而生
“走在路上,修长笔挺的银杏特别美丽,路边的花花草草娇艳芬芳,大大提升了城市的颜值和品位。”每天上下班从五胡路穿过,处处花木摇曳、盎然惬意,公司职员王莎莎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沿途美景获赞连连。
杨凌水运中心(资料图)
教稼园内绿草茵茵,设施齐全,成为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场所,每天,雅典名城、田园新都市、神龙小区、神龙景苑等小区的很多居民都来这里乘凉、跳舞、健身……乐在其中。这一间间新房、一幢幢安置楼如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汇聚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城市建设画卷。
杨凌教稼园(资料图)
杨凌示范区成立22周年,昔日的农业小镇一跃而成为全国第一个农业示范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型城市。22年砥砺奋进,22年蜕蛹化蝶。李台街道办在城建变迁中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20万杨凌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折射着杨凌发展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