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5 18:59:15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上半年,四川省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9.5%,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4年实现负增长,饲料兽药产品质量安全可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稳定
抓“制标”,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绿色发展需要,以减肥控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为重点,新立项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51项,现行有效省级农业地方标准859项,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在40个县开展优质水稻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建设,10个县开展现代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累计建成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771万亩、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199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34个,标准化基地不断扩大。组织60家企业开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体系试点,探索全程标准化管理。
抓“治本”,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一是切实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和监督抽查,加强风险预警。上半年例行监测共抽检样品6837个,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9.4%、100%、99.7%、99.7%和98.1%;专项监测共抽检蔬菜、茶叶、柑橘、草莓、鸡肉(蛋)和学生饮用奶等农产品样品3110个;监督抽查共抽检各类农产品样品620个,检出1个不合格样品。坚持会商通报、问题约谈和检打联动机制,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一查到底,依法严肃处理,有效防范风险隐患。
二是继续深化农兽药残留、生猪屠宰、农资打假等7大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会同四川省法院等6家省级部门召开全省农资打假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派出9个检查组赴21个市(州)全覆盖开展专项督导。今年以来,四川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4.2万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14.6万家次,查处问题526起,取缔关闭生猪屠宰场点9个,发放宣传资料61.2万余份,查办案件487件,移交公安机关2件,查获假劣农资34.2吨,挽回农民经济损失1304万元,有力打击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持续推动基层监管和检测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监管检测能力。在24个县120个乡镇试点乡镇监管标准化服务站建设,推动县乡两级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全覆盖。配备村级协管员4.2万余人,逐步把监管力量向村组延伸,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加快市县农产品质检体系项目建设和“双认证”,新增竣工验收5个,累计164个;新增“双认证”10家,累计147家,农产品质检能力稳步提升。
四是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扩大追溯应用覆盖面。落实追溯工作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4挂钩”机制,在8个县开展追溯示范县建设。加快国家追溯平台、省级追溯平台应用和对接,国家追溯平台分配工作机构账号804个,入网注册生产经营主体3134家,录入监管、检测、执法信息1616条,以及产品批次信息、销售信息10719条。省级追溯平台完成APP开发,新入驻生产经营主体1408家,累计入驻6956家,使用追溯码2.5亿张。
抓“创建”,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典范
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县创建。农业农村部已认定成都、绵阳市安州区、邻水、苍溪、西充等1市4县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广元、德阳市旌阳区等1市11县第二批创建试点单位已通过省级核查验收。组织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第二批创建试点单位自查,确保机构改革后人员、经费等保障力度不减。四川省政府认定自贡、绵阳、雅安和平武等3市11县为第六批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县,累计认定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12个、示范县120个,通过示范效应,整体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抓“培牌”,提升“川字号”农产品竞争力
推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在14个县(市、区)实施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四川省累计建设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36个,“三品一标”总数达5357个,数量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向社会公开推介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优质品牌农产品50个。组织41家企业254种特色农产品参加“三区三州”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活动,签订采购协议93单,协议金额8.19亿元。“川字号”农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上半年农业投入品安全持续向好
着力抓好农药肥料行政审批
严把农药登记初审、生产准入、经营准入“三个关口”,严格生产许可、经营许可“两个审批”,提高行业准入水平,从源头保障农药产品质量。目前,四川省有效期内农药登记产品1058个,其中低毒微毒产品占比85.35%,中毒产品占比14.18%,高毒产品占比0.47%。四川省农药折百产量为22.8万吨,其中出口、销售到国外、省外产品占95.3%。四川省持有登记证的农药生产企业71家,取得生产许可和定点资质的农药生产企业61家,进入园区比例达到72.1%。四川省核发农药生产许可证54张、农药经营许可证1.97万张(其中限制使用农药经营许可664张),比2017年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前减少农药经营门店29.6%。
做好农业农村部门权限内肥料登记管理工作。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试点要求,及时修订完善权限内肥料登记办事指南;规范肥料企业考核,实行“一表一肥一号”专号管理,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现场考核,指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抓实省级肥料登记评审和部级登记资料初审。今年1-7月,对112个肥料产品进行了现场考核,召开省级肥料登记技术评审会议3次,评审肥料产品42个,初审部级登记资料16套。目前,四川省持有肥料登记证的生产企业459家。
着力抓好农药肥料检打联动
实行专项整治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加大证后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在四川省组织开展隐性添加百草枯、农业投入品清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检打联动,依法查处、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制售假劣、非法经营使用禁限用农药等违法行为。今年1-7月,省级抽检农药生产企业样品80个,合格率为100%,抽检农药市场样品232个,合格率为94.0%,比去年提高4.6个百分点。四川省共出动执法人员4.3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9万个/次,印发宣传资料16.4万份,查处违规案件186起,查获违规农药3.9吨,涉案金额50.1万元。
着力抓好农药肥料减量增效
深入推进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持续开展政府购买病虫害植保公共服务,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443个,装备高效植保机械17.9万台、植保无人机486架,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服务,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四川省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28.8%,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8.2%。继续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20.3万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30万亩,集成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等关键技术,引导合理用肥、高效施肥。四川省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4年实现负增长。
全面监测,饲料兽药产品质量安全可控
上半年,四川省饲料监督抽检按计划已完成262批次,合格259批次,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8.8%。从抽检环节看,生产环节抽检224批次,合格222批次,不合格2批次,合格率为99.1%;经营环节抽检36批次,合格35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为97.2%;使用环节抽检2批次,合格2批次,合格率100%。从产品类别看,配合饲料抽检194批次,合格194批次,合格率为100%;浓缩饲料抽检57批次,合格54批次,不合格3批次,合格率为94.7%;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抽检6批次,合格6批次,合格率100%;饲料原料抽检5批次,合格5批次,合格率100%。另外,还完成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样品67批次,全部检验合格;已完成饲料中“瘦肉精”专项监测饲料产品40批次,未检出“瘦肉精”;已完成等违禁药物和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样品40批次,均未检出硝基呋喃类、喹乙醇、喹烯酮等违禁药物和违禁添加物。
按照年初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四川省2019年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要求,上半年农业农村厅共完成兽用化学药品、中兽药等监督抽检550批,合格545批,不合格5批,合格率99.1%。从抽检环节看,生产环节抽检209批,合格208批,合格率为99.5%;经营环节抽检254批,合格251批,合格率为98.8%;使用环节抽检87批,合格86批,合格率为98.8%。从产品类别看,化药类产品共抽检258批,合格255批,合格率为98.8%;抗生素类产品共抽检185批,合格183批,合格率为98.9%;中药类产品及其他类产品共抽检107批,合格107批,合格率为100%。
多措并举,抓紧抓实饲料兽药管理工作
一是严格行业准入,强化事前保障。严格饲料兽药行业许可审批程序,统一验收标准,严把行业准入关。四川省先后出台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技术评审规程》、《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验收实施办法》、《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办法》、《关于做好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现场核查和抽样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完善行业许可专家库,培训提高许可专家审核水平,安排落实工作经费。将《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行业管理要求纳入许可评审内容,从产前、从源头入手加强饲料兽药质量安全监管。
二是贯彻行业规范,强化事中控制。《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饲料生产、兽药生产和经营的行动指南,贯彻落实“三大规范”是加强饲料兽药质量安全事中监管的重要抓手。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了以分管厅领导为组长的《规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印发手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规范》进行广泛宣传和培训,将“请进来”和“走出去” 相结合、课堂讲授和现场交流相结合、集中授课和到厂指导相结合,全面宣传贯彻《规范》。此外,积极开展饲料《规范》试点和示范创建工作,指导一批基础较好的企业率先全面执行《规范》,持续推进饲料《规范》的全面实施。兽药上始终把贯彻兽药生产和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作为规范兽药生产和经营行为,确保兽药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坚持不懈全面推进规范实施,四川省兽药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全部达到规范要求,实现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通过“三大规范”的贯彻实施,基层监管人员执法水平和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规范》、理解《规范》、贯彻《规范》的监督执法队伍,建立健全了饲料兽药产品质量事中监管新机制。
三是完善检打联动,强化事后监管。近年来,多次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监督抽检、飞行检查等监督检查,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监管力度,确保饲料兽药产品质量安全。形成了不合规企业通报制度、问题企业约谈制度、重点监控企业跟踪抽检制度、产品质量分析制度、行政处罚未结案不受理行政许可等一系列常态化监管制度,牢牢把握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规范全省饲料兽药市场。始终坚持严格执法、逗硬办案,不断完善检打联动机制,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各项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通报,针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不同情况,提出具体处理指导意见,特别是对触及红线底线的违法行为坚持依法从重从速处罚,始终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强化事后监管,构建起了饲料兽药事前控制、事中保障、事后监管紧密衔接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下半年,将继续牢固树立底线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努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