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6 09:28:40 徐颖
七月十七日,在西安市碑林区王府井百货OLE精品超市有机豆类产品区,营业人员正在整理货架上的商品。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本报记者 徐颖
核心提示
■ 截至2018年年底,陕西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达328张,较上年增长23.6%。有机认证产品涵盖20余大类100多个品种,全省有机产业蓬勃发展。
■ 全省有机产业仍存在发展质量不高、效益不明显、产品种类单一、规模企业少、品牌效应弱等问题,与东部有机产业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不小。
7月10日中午,市民张林琳在西安市王府井百货OLE精品超市中的有机豆类产品柜台前驻足。经过反复比较,她购买了3罐红豆、绿豆和黑米,花了近200元。
“其实我也不太懂什么是有机产品,就是觉得应该更健康吧!”张林琳说。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购有机产品,我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国。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市民对什么才算是有机产品?有机产品有哪些标准等并不了解。
什么是有机产品?
6月13日,位于杨凌示范区的陕西百恒有机果园有限公司猕猴桃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除草。
陕西百恒有机果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铁告诉记者:“有机产品的种植有一套严格的质量认证标准。首先,在进行有机生产前要请专业机构对土壤和灌溉水进行评测,如果不符合标准就不能开展有机种植。其次,在种植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生产过程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产品上市还要经过专业机构认证。”
据了解,普通猕猴桃在地头的售价为每公斤6元至10元,而有机猕猴桃的地头价格则为每公斤120元至160元,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格差距。那么,有机产品到底贵在哪里?
王小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先,有机种植必须使用有机肥料,而有机肥料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使用,每亩有机肥料的价格是普通化肥的好几倍;其次,常规生产靠化肥、生长激素,可以加快作物的生长进程,而有机生长顺其自然,从种植到产出比普通种植多3年;在有机种植中很多环节还需要用到人工,如果使用化学除草剂的话,通过机械喷洒就可以,而有机种植必须用人工除草,每人每天仅能除0.3亩,其效率是使用除草剂的五十分之一。加之,有机产品在种植过程中,因为不使用农药化肥,所以折损率也较高。
“这个基地占地530亩,今年预计可以产10万公斤猕猴桃,而一般种植每亩可以产猕猴桃近1500公斤,产量是普通猕猴桃的八分之一。加之,果蔬类有机产品对保存和运输条件要求相对较高,而且每年还要支付有机产品的认证费。”王小铁说,“这一项项支出决定了有机产品比普通产品的价格高出很多。”
近年来,我省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大力推动全省有机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升全省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产销不对接
品牌效应弱
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达328张,较上年增长23.6%。有机认证产品涵盖20余大类100多个品种,陕南有机稻米、有机茶叶、有机黑米酒和陕北有机苹果、有机牛羊肉以及关中有机草莓等产品远销海内外。目前,全省有机产业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其中,洋县被国家认监委授予全国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称号;洛川、绥德、子洲3县已顺利完成“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专家答辩;永寿县也在积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工作……全省有机产业生产面积逐年增加,群众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
虽然我省部分地区形成有机产品品牌效应,但全省有机产业仍存在发展质量不高、效益不明显、产品种类单一、规模企业少、品牌效应弱等问题,与东部有机产业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不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证中心汪小霞说,有机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种养技术难度高、产业配套不成熟、产品销路难等诸多因素困扰着生产企业。特别是产销严重不对接,想购买有机产品的消费者却买不到真正的有机产品。
王小铁说:“有机产品生产需要一整套生产技术作保障,目前国内专门从事有机产品科研和教学的机构较少,缺乏对有机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研究、开发和咨询的研究,这影响着有机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其次,企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相关部门对有机产业缺乏支持政策,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业内人士庄新指出,有机产品生产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严谨规范的认证审查,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原则,综合考虑资源条件、地域特点和发展现状等因素,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机产品的生产和认证,要在遵循有机生产方式的前提下加快壮大有机产品生产规模,切忌盲目跟风。
特色为引领
打造名优品
“目前,全球有机产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陕西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生物多样、自然资源优越,有着发展有机产业的诸多优势。”庄新说。
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绿色优势转化为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动力?
在发展有机产业中,要不断增强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谋划、形成发展合力;统筹推进有机产业总体布局,扩大有机产业发展覆盖面,引导产业逐步由单一的种植业向种养结合转变,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关中、陕南、陕北三大有机特色产业示范园区,使陕西有机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适应。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进行有机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有机产业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各级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文化和旅游、宣传等部门应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深挖有机产业发展潜力,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转移,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对我省而言,可发挥洋县在有机产业的样板和辐射带动作用,以特色产业为引领,紧紧围绕陕南大米、茶叶、中药材,陕北苹果、杂粮和高原养殖业,关中苹果、草莓、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打造有机产品。”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有机产业还应根据区域环境实际,综合种养习惯、优势特色等因素,精准选择好主导产业。”
“在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技术支撑和标准的引领作用,监管部门应认真落实有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扶持有机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企业要严格执行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加强源头管控,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汪小霞说。
就目前发展情况看,有机产品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还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联手进行宣传和普及,生产出价优物美的有机产品,让有机产品走进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