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那缕数百年渭北高原人的乡愁

2019-08-16 09:41:24   

本报记者 田若楠

核心提示

《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出台。《规划》明确,今后我省传统村落保护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推进:一是深入开展村落调查,建立落实保护体系,科学编制规划。二是划定核心范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传承。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避免盲目开发和过度商业化。四是探索“互联网+传统村落”,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激发村落活力。

“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平地起炊烟,忽闻人声来。”

“上个月,专家学者来村里审核考察,针对咱们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给了很多建议,既要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又要走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之路,我们的担子不轻呀。”7月30日,小丘镇移村党总支书记吕建文语重心长地对几个年轻干部说。

移村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村庄,历史上大量的移民迁徙而来,在地下挖穴而居,形成了地窑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文化,已有数百年历史。近年来,随着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像移村这样的传统村落渐渐被废弃,村民也纷纷从地窑里搬离,选择更好的居住环境。为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2012年,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并经评价推荐、评审公示,已先后将四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移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你瞧,现在我们站着的这个通道,可以通往四处风格不同的院落,这里就是个地下迷宫,没我当向导,你们可是要迷路的。”吕建文开着玩笑对记者说,“移村是唯一一个有地窑保留,并保护较好的村庄,现存地窑建筑99处,规模较大。2015年,我们村申请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缮,99处地窑建筑目前已经修缮了14处,这14处地窑建筑也已经完善了基础设施,实现了通水、通电、通网。”

移村地窑,从地上看起来形态各异,地下风格更是各具特色。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以来,为保护地窑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移村投资了1000多万元,对地窑进行了改造、加固和原貌保护。地窑遗址沿线群众住房全部进行了立体面改造,建起了游客中心,种植了百亩薰衣草和波斯菊,移村把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村民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传。下一步,我们村将以地窑遗址保护为基础,从民俗文化、农副产品、作坊体验三大模块入手,打造和发展好乡村旅游,守护和传承好乡土文化。”吕建文说。

移村地窑是一个时代民宿文化的缩影,承载着渭北高原人的乡愁和美好记忆。传统村落作为陕西地域文化的“活化石”遍布三秦大地,承载着陕西历史文化记忆和人文精神。截至今年6月,我省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共计113个,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达到323个。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