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 09:31:44
本报记者 陆晟 通讯员 周维波
生火、揉面、烤馍,放着音乐哼着小曲,家住镇巴县城的杨初友和老伴每天早上5时会准时来到店里,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是他们28年幸福生活的缩影。
1991年初夏,还在当建筑工人的杨初友,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下班后还在镇巴县食品加工厂做兼职, 尽管生活忙碌而拮据,但夫妻俩从没抱怨过。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杨初友不仅养活了全家,还学会了制作糕点的技术。一天,他发现芝麻馍在当地很受欢迎,自己又有制作糕点的手艺,何不开店售卖芝麻馍。在得到妻子的全力支持后,“杨家芝麻馍店”便在县城向阳街正式营业。
6年后,杨初友听说养殖美蛙能赚大钱,专门乘车到武汉购买美蛙、学习养殖技术。但是,折腾一番最终以失败告终。“生活哪有一帆风顺的,我们还年轻,只要踏实肯干,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妻子的一番话,让杨初友顿时开了窍。他把自己锁在家里,好几天不出门,思来想去,他发现原来最平凡的生活才是难能可贵的,好高骛远只会让人迷失自我。就这样,杨初友重新找回了自己,他在制作芝麻馍这条路上,一直坚守至今。
“朋友几次叫我一起做生意,说是绝对能发财,我都婉言拒绝了。我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那些不切实际的路子都是白搭,还是我这个‘金饼饼’靠得住!”谈起创业的选择,杨初友眼里是满满的笃定。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芝麻馍作为当地传统小吃之一,以其营养丰富、脆酥喷香,深受人们的喜爱。芝麻馍中的芝麻象征满天的繁星,圆形象征团圆。在当地,常常会有人特地为远在他乡的亲友邮寄芝麻馍等特色小吃。
“上次有个人专门从汉中驱车过来要买150个芝麻馍,我硬是没答应,因为那样我就得半夜起床做,一天下来太累了,生意归生意,我还得享受生活啊。”8月12日,说起自家芝麻馍,杨初友神采飞扬。
“在西安、汉中一带我这个饼饼还是有点名气的,经常有人驱车来镇巴购买。”提起芝麻馍,杨初友有说不完的故事。
“刚开始做芝麻馍那会儿,大儿子刚满5岁、小儿子才2岁,现在我都有3个孙女了,日子虽不富裕,但每天都很充实很满足。”回顾自己做芝麻馍的岁月,杨初友很是欣慰。
现如今在街巷,传统小吃大多已被西式快餐替代,而正是杨初友这样的传统手艺人的坚持和传承,才让现在的孩子们能够品尝到传统老味道。当地很多人的记忆中都会有杨家芝麻馍的印象,从孩童到成人,再到为人父母……
3年前,杨初友将芝麻馍制作技艺手把手传授给小儿子杨龙。杨龙每天送女儿上学后,便到店里干活,一直要忙活到晚上10时多。
杨初友的店每天可卖100多个芝麻馍。“因为辛苦又赚不到多少钱,现在做芝麻馍的人不多了,这手艺以后恐怕就要失传了。”杨初友说,他希望做芝麻馍这门手艺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