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给群众一个新“花园”——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联县驻村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2019-08-22 17:06:33   

7月24日,雨后初晴,在一片蛙鸣蝉噪中,浓郁的稻花香扑面而来,丰收在望的喜悦早早就挂在了64岁的贫困群众何明学的脸上。何明学是镇巴县长岭镇花园社区八庙岭小组贫困户,去年,他家4亩多“黄华占”籼稻卖了1.5万元,这让老两口大喜过望,他们正期待着今年的好收成。

田里有稻,林下有鸡,山上有茶。如今的花园社区长短线产业皆有,种植养殖产业兼顾,一片欣欣向荣。而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无产业、无经营主体、无集体经济组织”的“三无村”。2017年5月,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以下简称省农安中心)联县驻村工作队进驻花园社区,他们谋产业,定规划,抓落实,带着花园社区群众,蹚出了一条精准帮扶促进产业发展的脱贫路。

山高沟深,出路在哪里?

林多,地少,人穷。花园社区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的典型缩影,全村493户村民中,126户是贫困户。

2017年5月4日,省农安中心驻村工作队经过7个多小时车程,第一次来到了大巴山深处的花园社区。

“很多贫困户散居山林间,家徒四壁,不知道住过多少辈人的土坯房低矮昏暗,到了晚上也舍不得开灯。”时隔两年,省农安中心主任程晓东仍清楚记得初次见到7岁的小女孩庞子晴时的情景:大夏天,穿着一双大人的棉拖鞋,清澈的眼底满是好奇,却也透露着茫然……

一组数字更直观:花园社区1639人中60岁以上307人,16岁以下314人,五保户17人;有劳动能力的1001人中,544人常年在外务工,留村劳动力仅457人。年轻人越来越少,被当地群众珍视为“命根子”的耕地,谁来种?除了3925亩耕地,花园社区还有林地17910亩,困扰着当地群众的不仅仅是“谁来种”,更重要的问题是“种什么,干什么”。

过去的几十年,村民们种过板栗、核桃、黄姜、天麻,也养过猪、鸡、牛、羊……但最终都不了了之。谈起发展产业,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不会又是白费力气吧!”没产业,没有经营主体,也没有集体经济组织,花园社区的出路在哪里?

育长兴短,点燃致富希望

为了尽快摸清情况,驻村工作队不顾林深路险,挨家挨户征询意见。情况摸得越细,社区产业发展思路就越清晰。

2017年8月,花园社区产业发展规划出炉,茶、林下土鸡、特色水稻被确定为重点培育产业。山上种茶,林下养鸡,水田种稻,一幅立体的产业发展图景次第展开。

茶产业是镇巴县的主导产业。花园社区海拔高云雾多,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

程晓东带着村干部、贫困户代表赴北京、杭州、厦门等地参观学习,长见识,树信心。程晓东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看看咱们县兴隆镇和观音镇,丰产茶园亩产值能达到1万元左右,他们可以,我们为什么不行?现在花上三五年时间,未来可以受益三五十年。”大家心动了。2017年10月开始,汉中曙坤茶叶科技有限公司陆续在花园社区流转了1200亩荒坡地,建起集生产加工、采摘体验、品鉴销售于一体的生态茶园。开建一年多,茶园已雇农户务工100余人,结算工资30万余元,其中贫困户19户,户均务工收益2105元。村民、贫困户也先后发展起400多亩茶园。

长期产业有了,短期产业也进展迅速。

花园社区有水田面积700亩,种稻历史悠久。2018年,省农安中心主导的水稻品质提升工程落地,改品种,提品质,树品牌,一方面帮助花园社区成立了合作社,还注册了“长岭望月”商标,在花园、八庙岭和望月3个村民小组确定97.7亩核心示范区,引进“黄华占”籼稻,发动53户村民参与该项目,其中贫困户15户,当年收获稻谷5万公斤,户均增收5373元。

依托社区养鸡大户,驻村工作队采用“合作社+品牌+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发展土鸡养殖,根据“先养后补,多养多补”的原则,累计发放补贴31万元。目前,花园社区3个养殖大户带动36户农户(其中23户贫困户)养殖土鸡1万余只,全社区养殖规模超过2万只。

花园之约,新家园生机勃勃

“等2000亩茶园全部建成投产,花园社区产业扶贫路才能走得踏实。”程晓东说。2017年5月至今,程晓东每个月至少驻村一次,而省农安中心全员上阵、轮流驻村,60后杨光伟、80后马红战、90后工作队员任丹莉两年里驻村都超过300天,像钉子一样钉在花园社区,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让花园社区留住人,干成事,挣到钱。

驻村工作队和群众定下的“花园之约”,如今已初见成效。

留住人了。2017年,准备外出打工的邱尤安,被驻村工作队劝了回来,注册成立了长花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长岭望月”系列产品的运营对接。看到村里产业的红火,在西安打工的邱尤刚也不走了,盖起了鸡舍,种下了茶苗……

干成事了。住在村上、望着镇上、盯着县上。省农安中心先后投入230多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帮助全县183个村开展产地环境质量普查,进行无公害、绿色认证;镇巴香菇等6个产品通过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长岭望月”系列大米、土鸡都纳入了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品质、品牌双提升,种植养殖户的收入更有保障。

挣到钱了。截至目前,花园社区陆续脱贫81户284人。2018年,通过产业扶贫,贫困户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2个月访遍所有村民,3个月拿出产业规划,6个月完成5轮走访,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家的汗水洒遍了花园社区的角角落落,也浇灌起了与当地群众的浓浓深情。

“是群众的期盼让我们丝毫不敢停歇。花园社区的产业虽有起色,但脱贫还任重道远,等我们离开时,一定要给花园的群众留下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家园,帮村里做好产业,也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未来。”程晓东说。(记者 刘印)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