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空壳村”的破壳成长记

2019-08-26 16:04:22   

“预计到今年年底,村集体经济全年纯收入可达37万元,贫困户户均将增收8000元以上……”8月15日,记者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阮联航颇为自信地做了这样的估算。

梅庄村,地处丹凤县与商南县交界之处,山大沟深,和陕南很多的山区村庄一样,底子薄,发展潜力小。2016年梅庄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3%,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在新一轮的脱贫攻坚中,该村党支部带领群众不等不靠、大胆探索,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主攻点和突破口,积极发展脱贫产业。2018年年底,梅庄村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短短两年时间,实现由“空壳村”向“富裕村”的华丽转变。

“党旗必须插在脱贫攻坚阵地的最前沿,村党支部书记必须是‘扛旗人’,每一名党员都必须是‘先锋官’……”武关镇党委书记王锋给梅庄村村委会班子成员定下了这样的“规矩”。

梅庄村的“扛旗人”就是阮联航。据他介绍,村里根据镇上领导、帮扶单位和村班子成员的调研情况,决定利用梅庄村自然资源和农户香菇种植技术,建设一个规模化袋料香菇基地,破解全村产业发展瓶颈。村两委成员都觉得好,但资金缺口太大,投资村集体经济存在一定风险。为了解决资金难题,阮联航个人带头出资10万元,其余6名村干部各出资3万元,动员40户贫困户每户从互助资金协会贷款5000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注资60万元,一共筹集了108万元,解决了资金困难。同时,梅庄村在王庄组流转土地60亩,新建香菇大棚60棚,注册成立了梅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理事长,村监委会主任兼任监事长,其他5名村两委成员兼任管理人员,构建了“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的三位一体组织结构。梅庄村还注册了“秦岭丹菇”商标,发展村集体袋料香菇15万袋、户集中连片30万袋,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6万元。今年,村里将合作社2018年收益的60%继续投入,发展香菇20万袋。

目前,梅庄村初步形成了“春季有茶、三季有菇、四季有光伏”的产业布局,三大产业支撑起了村集体经济的“脊梁”。(记者 郭诗梦)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