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火晶柿子不是一“火”定乾坤

2019-08-30 15:31:38   

“纸质的吸管插进红透的柿子里,吸溜一口把甜蜜的果肉嘬进嘴里。”这是今年夏天热播网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主演雷佳音最经典的一幅剧照。这一幕让观众口舌生津,雷佳音手中的西安特产火晶柿子,也随着该剧的热播成了爆款。(8月27日央视网)

西安临潼特产火晶柿子火爆起来,无疑给当地果农带来更多增收的期待。可网购平台上热销甚至卖断货的“火晶柿子”,却是大荔县的“七月黄”及产自山西的冒牌货,正宗的临潼火晶柿子还挂在树上尚未成熟。受假冒火晶柿子的冲击,正品火晶柿子陷入了“被退单”的尴尬。

临潼火晶柿子一夜之间名扬天下,还没来得及尝到网红的甜头,就已经让“李鬼”捷足先登,确实是件让当地果农和商家闹心的事儿。不少网友则担心会不会步“阳澄湖大闸蟹”后尘,因假冒伪劣横行致鱼目混珠,刚刚出名就被砸了招牌,这无疑要求监管部门跟进干预、规范约束。

假冒“火晶柿子”抢了临潼特产的风头,某种意义上也表明大荔及山西果农、商家的“嗅觉灵敏”,尽管这样的做法有悖商德甚至涉嫌违法,不地道、不可取,更不值得提倡,但也反衬出临潼果农和果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的欠缺,因反应迟钝给别人抢了先机。

网红景点也好,网红产品也罢,一夜爆红之后,迎来打卡、消费热潮,进而赚得盆满钵满,后续红利源源不断,现实中早已很常见。但是,市场风云变幻,绝非一“火”定乾坤,还要善于抓住机遇,把握好主动权,才不至于陷入“火”了自己、“利”了他人的尴尬,也才不至于“昙花一现”。

从报道中得知,临潼方面在宣传上没有掌握好话语权,没有先声夺人巩固品牌形象,被“李鬼”轻而易举地钻了空子,且没有通过注册商标等路径,依法阻截“李鬼”的仿冒行径,未能牢牢占据火晶柿子的品牌专属权,以致最终陷入被动,坐失网红红利。

品牌培育难、成长难,品牌的守护同样不易。临潼火晶柿子后续能否捍卫品牌权益和市场利益,又将如何遏制、挽回被冒牌带来的损失,持续“火”下去,助当地群众发家致富,固然尚须拭目以待,但遭“李鬼”以假乱真,则该反思反思只管耕耘不问市场的传统农业思维了。(作者 范子军)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