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老石匠变身“挂面翁”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9-09-10 11:18:24   

QQ截图20190910111534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赵磊 马腾)2014年春天,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传承近千年的榆林吴堡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走出了山沟沟,走红神州大地。村民们也从中发现了脱贫致富的商机,纷纷从事起手工空心挂面加工。50多岁的贫困户张冠军便是其中一位,凭借一把把手工空心挂面,他实现了稳定脱贫,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在吴堡县张家山镇高家塄村,63岁的张冠军和老伴正忙着加工手工挂面。十多道加工工序,张冠军做起来游刃有余。然而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个门外汉。

当时张冠军是一名石匠,长年累月四处奔波,箍窑洞、铺石板,卖力气讨生活。

吴堡县张家山镇高家塄村脱贫户张冠军:“打工挣不了多少钱,一年挣一两万块钱,受苦重,我的腰椎盘突出,就是出门打工落下的。”

2014年4月,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吴堡手工空心挂面走俏大江南北。也正是这一年,张冠军患了一场大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再也无法干重活,他家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在张冠军一筹莫展时,妻子任俊英提出加工手工挂面。

张冠军妻子任俊英:“做了十来袋面的空心挂面,我就拿到街头,把做好的挂面摆好,问谁要买手工挂面,这就是纯手工的,就这么说,人家就买了,买了几把回去吃了说好。”

就这样,夫妻二人打定主意加工空心挂面,但是买设备的钱从哪里来?就在二人犯难时,县里、镇里出台了鼓励手工空心挂面加工政策,张冠军获得了一万元的资金帮扶,购买了挂面架、和面机等设备。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张冠军很快便掌握了空心挂面加工技术。现如今,夫妻二人每年加工300多袋面粉,所有产品全部由村里的合作社统一包销,收入十分可观。

吴堡县张家山镇高家塄村脱贫户张冠军 :“只要是天不下雨天天干,一天两袋面挣400块钱,我觉得也不少。”

现在张冠军一家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他对未来也更有信心。和张冠军一样,高家塄村先后有28户贫困户通过加工手工挂面实现脱贫。全村共有手工挂面加工户103户,年产空心挂面达600多吨,产值近800万元,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

吴堡县张家山镇镇长王慧:“挂面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我们的种植业,和挂面相关的萝卜,养殖上的鸡蛋,要在技术含量上,营养价值上更要提高,能把地理标志认证拿下来,做大做精做强手工挂面产业,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