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8 19:12:19
“没托管的时候,我家7亩果园1年产量才7500公斤左右,能卖3万多元。2016年,果园托管后,苹果个头、产量都上来了,当年收了11500公斤,卖了差不多5万元。”聊起这几年的变化,白水县尧禾镇薛圪崂村村民薛军红高兴得合不拢嘴。
薛军红告诉记者,种了10多年的苹果,真正挣到钱,还要从2016年说起。正是那一年,李小勇和他的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果园托管,为薛军红“托”起了增收的希望。
苹果是白水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县苹果种植面积55万亩,年产量55万吨。李小勇是尧禾镇尧禾村人,他经历了白水县苹果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而现在,他成了白水县苹果产业变革最直接的参与者。
2014年,李小勇下岗回乡创业,成立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做起了苹果经纪生意。
在不断寻找优质货源的过程中,李小勇发现,相对于市场越来越大的需求量,白水县的优质苹果往往供不应求。为了提高苹果品质,李小勇决定自己种苹果。
2015年年初,李小勇以公司名义流转了薛圪崂村200亩土地,准备建一个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土地流转费每亩500元,果苗投入每亩1.5万元到2万元,基地首期投资就花了三四百万元。但当相关部门前来验收时,基地却遇到了问题。“有机认证要求果园四周得有50米宽的隔离带,防止周围果园施肥打药影响到基地果品质量。”李小勇说,“这就意味着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如何省下这笔果园隔离带的成本?
琢磨好几天,李小勇冒出了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周围的果园都按公司的标准管理不就没问题了?于是,李小勇联系薛圪崂村果农,希望托管基地周围的果园,全程给予技术指导并保价收购。
经过反复沟通,2016年年初,包括薛军红在内的薛圪崂村36户果农与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托管协议。薛军红的果园是“半托管”——公司提供调配好的农药化肥,果农负责种植;苹果上市后,由公司以高于市场价0.1元至0.2元的价格统一收购。
除了“半托管”,李小勇还提出了另外两种托管方式:“全托管”——对没有能力自己经营果园的果农,企业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反托管”——将部分托管的果园托管给其他果农,双方议定一个保底产量,企业支付托管费,超出保底产量部分的收益和果农平分,低于保底产量部分从托管费中扣除。所有托管户都能享受农药50%、化肥20%的补贴。
在托管模式下,公司前期只需垫付农资、技术服务和劳务费,就把大量的果园收入麾下,资金压力大大减轻。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公司的高品质果源有了保障,而且果农掌握了科学的管理技术,产量、收入都有了大幅提高。果园有了专业技术人员监管,大批的果农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就这样,李小勇搭起了一条从种植到采摘、收购、包装、贮藏、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带贫益贫效果尤其明显。
“贫困户的果园一般都比较差。参与托管之后,贫困户的果园变化显著,在产业扶贫上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李小勇说。2017年,企业托管了204户果农的1400多亩果园,其中贫困户就有107户。当年年底,三分之一的贫困户实现脱贫。
2018年,尧禾镇阿东村、支肥村两个贫困村与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实行果园整村托管。现在,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果园托管已覆盖394户3157亩果园,其中贫困户243户。托管后,果农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
在李小勇和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白水县已有10多家企业在果园托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托管面积超过2万亩。“每一份托管协议都意味着果农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我们也会继续加强果园管理,让苹果带动更多群众脱贫、增收、致富。”李小勇说。(记者 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