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3 15:15:00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实习记者 郭媛媛 实习生 刘紫荆
11月12日,陕西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推进培训会在杨凌召开。当天下午,记者跟随与会人员先后分批实地观摩了杨凌梁氏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韩城市、延安市、商洛市等地市人员现场考察后,纷纷赞叹,杨凌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有活力,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走进杨凌示范区大寨街道办梁氏窑社区,道路两旁建材店铺林立、人流不息,色彩斑斓的绿植迎风摇曳,千姿百态的菊花昂首怒放。一阵阵朗朗的讲课声不时从梁氏窑乡村学堂传来,走近一听,原来是居民们正在上课,授课老师正从以食品、药品为例,讲解知假买假的危害。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年逾六旬的张大妈认真地用铅笔做着笔记。不远处的小操场上,居民们自发组成的“秦腔自乐班”正表演的如痴如醉,敲敲打打,咿咿呀呀,演绎着新时代的欢乐。
梁氏窑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双科向参观人员介绍:“由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挂牌建设,和乡村学堂工作的开展,使我们梁氏窑社区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服务、以服务促文明、以文明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创新之路。”
王双科说:“梁氏窑社区8个小区的居民个个安居乐业,2个小组的居民家家有事业、人人有事干,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余元,这些都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学堂)结出的丰硕成果。”梁氏窑社区平时还不定期组织群众参与到如群众大舞台、趣味运动会、社区锣鼓队、秧歌队等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当中来,用这些群众爱听爱看爱参与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占领群众的文化阵地。
实地观摩过程中,与会人员时不时地和社区居民交流几句,询问社区建了文明实践站以后带来的收获。“我们社区不定期组织开展饺子宴、封香包等孝老爱亲活动,街坊邻居在一起和和乐乐,我能再多活二十年!”今年76岁的梁大爷笑着说。一旁哄孙子的马奶奶补充道:“时不时地还有秧歌、跳舞、‘三句半’这些表演呢,我平常哄娃就来咱社区广场,我和娃一起看,一起学,哈哈!”“我们乡村学堂里讲的普法知识也非常实用,大家的法律意识都有提高!”......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杨凌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个,乡村学堂28个,建立了区实践中心——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建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五大服务平台”,制定了涵盖18类内容的志愿服务菜单。注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30823人、志愿服务组织293个、志愿服务项目420多个,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地30个,累计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
如今,杨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经成为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成为乡风文明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