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紧抓时代机遇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陕西省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相关负责人考察调研杨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

2019-11-13 15:17:55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实习记者 吴凡

为了使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能得到广泛指导和借鉴,11月12日至13日,陕西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推进暨培训会在杨凌示范区举行,陕西省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相关负责人在会议结束后,乘车前往杨凌各个试点村庄,对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参观学习。

几个摇摆步跨上台前,挥袍甩袖,掩面顿足,只见舞台上演员手脚并用将木偶舞弄得令人眼花缭乱,台下掌声如潮,群众兴趣高涨。11月12日下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相关负责人来到揉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时,看到的正是这样一幅热闹的场景。“这个舞台是为自乐班提供的室外舞台,今天在这里演出的是石家村的木偶戏,2016年6月被列入杨陵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揉谷镇负责解说的工作人员周心怡说道。

000

参观人员在揉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观看书法爱好者书法写作

据了解,揉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于今年3月5日正式揭牌启用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先行先试,积极承办区文明实践中心安排的工作任务,以及指导村文明实践站开展文明实践工作。据周心怡介绍,目前村上成立了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所还打造了图书馆、棋牌室、书画室、文化活动室等8个功能室,为爱好者提供交流切磋场地。除此以外,揉谷镇的关苗志愿服务队还会定期为当地留守儿童送上温暖,传播正能量。跟随解说员的脚步,各试点县区干部还参观了揉谷镇的乡村学堂,对当地学堂的教学内容和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参观学习。

随后,各试点县区干部对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王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参观学习。“我们的村民活动室也是乡村学堂,是在60年代村委会基础上加固修建而成。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开展后,王上村对现有资源进行了整合,成立了图书室、活动室、培训室等实践站,同时还设计了荣誉墙和笑脸墙,对道德模范和优秀人才进行鼓励,起到推动作用。”王上村党支部负责人现场解说道。环顾活动室,大量书籍资料以及现代化的电子屏幕彰相对而立,荣誉墙和笑脸墙上一张张照片都记录着王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

000

参观代表正在参观王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为了迅速推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王上村还积极探索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制管理,对参与村民发放“积分存折”,切实调动了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村庄治理格局。随后,党支部负责人对王上村乡村振兴学堂进行了介绍。

两地乡村学堂建设引起了各县区相关负责人的兴趣。据了解,乡村学堂是杨陵区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创新实践载体创建的非学历、社会化、开放式学堂,目前已建成28个,打通了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推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面,杨凌坚持试点先行,因地制宜,打造出特有的“杨凌文明”,下一步,计划2020年底实现杨凌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全覆盖”。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