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10:00:29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军
农历十月是瓜果飘香的季节,11月1日,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畔的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王桥镇木梳湾村,由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农业科技报社、泾阳县建元甜柿专业合作社共同举办的《农业科技报》甜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成立授牌仪式隆重举行。授牌仪式上,农业科技报特邀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杨勇为当地果农做了甜柿产业发展和管理技术的培训,受到了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得到了泾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授牌仪式上,农业科技报社社长助理、农业科技报陕西品牌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辉为泾阳县建元甜柿专业合作社授予“《农业科技报》甜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泾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果业局果业中心、王桥镇党委等导门领导出席并发言,建元甜柿专业合作社社员及周边一百多名甜柿种植户参加了培训。
泾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孙创成为大会致辞,对建元甜柿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创新和产业引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并希望甜柿基地在政府和媒体的共同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以特色产业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以科技服务基地 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
在甜柿产业发展和管理技术的培训课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勇教授从国内外柿产业发展现状 、市场前景及甜柿管理关键技术几个方面一一做了讲解。做为中国园艺学会柿分会副理事长、国家柿种质资源圃负责人、柿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杨勇在柿子产业领域是名副其实的技术权威。杨教授讲到,柿子的果实、叶子、木材、果蒂都富含矿物质、抗氧化剂、蛋白质、维生素等,全身都是宝,特别是柿子富含单宁、多酚类物质,具有润肺化痰、健脾益胃、预防心脏病、血管硬化、美容等功效,随着柿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逐渐被消费者认识,柿果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一种具保健功能的特色水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勇为果农讲解甜柿管理技术
记者了解到,这种甜柿又叫水果柿子,是我国农业人员从日本引进的柿子新品种,甜度高,营养丰富,省去了传统涩柿子的繁琐的脱涩处理过程,即摘即食,脆香可口,目前在南方市场更畅销,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喜爱,而且产量高、耐运输、好管理、经济效益显著。
泾阳县建元甜柿专业合作社在理事长杨建元带领下,合作社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先后引进日本“阳丰”、“ 早秋”、“太秋” 等多个优良甜柿品种,在泾阳县委县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下,大力发展甜柿的种植和新品种推广,目前已发展甜柿种植500余亩,成为当地群众快速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合作社紧密联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和农业科技报等新闻媒体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新闻宣传,使甜柿产业的种植和推广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依托旅游资源 发展特色产业
泾阳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泾河下游,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王桥镇甜柿基地地处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西北部,北依仲山,西临泾河,是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古镇和水文化旅游新镇,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张家山自然风景区、泾河大峡谷、战国秦修郑国渠遗址都集中在这里,水利发达,农业种植历史悠久。
在甜柿示范基地的建设中,泾阳县文化和旅游局给予了大力指导,孙创成局长告诉记者,泾阳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泾阳县文旅局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目标,深度挖掘山、水、茶、农、商“五大文化”资源,唱响“郑国渠”、“云阳改编”、“周莹故里”等旅游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旅游文化产业质量,先后荣获“年度全域旅游创新奖”、“年度最受欢迎旅游县域”、“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泾阳县文旅局贯彻县委提出的“走特色鲜明、规模发展,龙头带动、科技支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立足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产业升级。2018年建成了咸阳与杨凌农业产业化一体化专家大院,在果业发展上,坚持走多品种、高质量的路子,大力实施优果工程,因地制宜发展优特杂果,全县果林面积达到15万亩,成为陕西省优质时令水果基地县。甜柿示范基地的建成,有力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和产业扶贫工作的推进。
在泾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孙创成陪同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勇来到甜柿基地现场指导技术
“示范基地”+“媒体推广” 双模式打造产业升级
“盛果期亩产万斤,地头收购价每斤2-3元,每亩甜柿平均收入都在三万元左右!社员们种植的积极性很高!”甜柿基地负责人——泾阳县建元甜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建元对甜柿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合作社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帮扶和新闻媒体的宣传指导下,一定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将合作社打造成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和鲜明特色的标杆基地,为食品安全和产业扶贫发挥出积极地示范带动作用。
合作社理事长杨建元在甜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前来学习考察的甘肃省庆阳市农业技术人员介绍甜柿的管理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农业科技报社立足杨凌,在杨凌示范区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农科城的农业科技优势,大力开展科技扶贫,积极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报》的媒体推广优势,通过“专家指导”、“基地宣传” 、“品牌打造”、“农超对接”等形式服务基地,以基地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增收,为全国脱贫攻坚战略注入了“农科元素”、贡献了“杨凌力量”。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为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为持续开展农业领域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等集成示范工作,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发挥有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为同类地区的技术推广、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