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农业科技报》使我从“穷光蛋”变成“土专家”

2019-11-22 15:14:00   

中国农科新闻网-农业科技报记者  李梁愿

最早看到“杨争光”三个字,是在农业科技报2018年“乡土专家”评聘仪式的前排桌签上。感觉名叫“杨争光”的人,都是行业内的厉害角色。比如说因西部电影《双旗镇刀客》和长篇小说《从两个蛋开始》而名满天下的乾县籍剧作家、作家杨争光。与农业有关的这位杨争光,却不是乾县人,而是礼泉人,高级农技师,从事农业种植管理专业近20年,在连续多年为广大果农提供技术指导的基础上,把自己变成了一位全媒体时代的农业技术专家。

互加微信以后,随时在他“《农科报》专家、三农服务杨老师”的微信名下,你不仅能看到《大家早上好,辽宁沈阳北站我昨天晚上零点到达》,看到《宁夏枸杞首次亮相北欧》《希望客商采购XX苹果》,还能看到《这样的磷酸二氢钾,100%是假货》的标题。打电话过去问他大冬天的到沈阳干什么去了?杨争光说,帮助朋友的化肥厂进行打假去了。

看到他微信里这么多信息、再听他最近所忙的事情,你肯定想不到,他原来是一个下岗工人,而且还是一个污染大户——造纸厂的下岗工人。据早已成为他的朋友的报社老同志介绍和记者打电话问知,杨争光第一次与《农业科技报》亲密接触,正是他“走投无路”的时候。高中毕业后,便在兴平一家造纸厂打工,造纸厂因污染被政府永久关闭以后,在家闲了几乎半年的杨争光,骑着一辆自行车,到杨凌农高会上转游。

胡乱游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报社发行部一位工作人员在会期免费发放的《农业科技报》,递到了他的手上。回到家翻开报纸一看,苹果梨猕猴桃,种植知识丰富详尽;猪鸡羊鱼兔,养殖知识权威全面;有机肥无机肥,农资知识前卫精准,尤其是通过考试,还可以拿到职业农民证书,成为农业技术人员,他的眼前不仅一亮。

于是他直接给自己订阅了一份《农业科技报》,至今已有近20年。在这20年中,通过自己种植果树,参加杨凌和礼泉当地各种技术培训,从初级、到中级农民职业证书,再到高级农技师考试,他不仅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拿下各种证书,还广交果农、果商以及搞种植、养殖、农资的朋友,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技术全面、服务宽泛的多媒体人,随时发布与农业有关的权威信息,在业界具有了一定的声望。

提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杨争光说,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是《农业科技报》打开了我的视野,使我从一个“穷光蛋”、一个“流浪汉”,变成了一个在业界还有了那么一点影响力的专业人员。可以说,没有《农业科技报》,就没有我的今天。提到对报社的建议,杨争光说,我发现当前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可能与国内总体外经济局势有关,更与化肥、激素使用超量有关,希望报社多普及无机农业科学知识并及时发布市场信息,以便广大农民、厂家和小商贩及时掉头,减少损失。

那么,今年的《农业科技报》你订了吗?赶快行动起来吧~

      2020年《农业科技报》实现全彩印刷,欢迎广大读者朋友订阅。您只需要扫描或识别中国邮政二维码,即可下单订阅,方便快捷。

扫一扫,即刻订阅

邮发代号:51-98    月定价只要13元 年定价仅需156元!订报还可享受以下政策

◎免费刊登订户各类供求信息。

◎免费加盟中国农科新闻网,成为会员。

◎免费参加本报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论坛和研讨会活动。

◎对订户相对集中的“百报乡(镇)”,农业科技报社组织农科专家、教授送科技下乡活动,并进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答疑解惑。

《农业科技报》简介

《农业科技报》创刊于2001年7月29日,是由国家二十多个部委共建的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主管、主办,以“立足杨凌、面向全国、服务‘三农’”为宗旨,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类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61-0068,邮发代号:51-98,每周四期(每周一、二、三、四出版),每期八个版。

主要版面:三农新闻、乡村振兴、创富天下、现代农业、果农课堂、种植天地、养殖园地、问农热线、品牌农业、设施农业等。

主要读者群:各地分管农业与科技工作的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农林院校科研人员及涉农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各类种养殖大户及致富带头人;农业领域电商团队,涉农企业与农资经销商等。

    订报咨询电话:029—87036595

《农业科技报》官方网站

www.nkb.com.cn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