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4 08:48:00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军
2019年11月19日,由农业科技报社、杨凌职业农民培训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镇安板栗试验示范站和镇安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组织的“板栗科学栽培综合管理技术培训班”在陕西省镇安县栗园村举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镇安板栗试验示范站何佳林副研究员、镇安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祥坤高级工程师为前来学习的一百多名栗农做了培训,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培训会现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镇安板栗试验示范站何佳林副研究员为栗农授课
“温饱在田,致富在山, 全民共抓,富民强县”
板栗种植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通过西安半坡遗址考古中发现的板栗化石和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 “栗”字证实,中国利用板栗已有超过6000年的历史,并且板栗在人类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镇安板栗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已有生长,凭借其个大色润、甜脆可口、颗粒饱满、营养丰富的特点,闻名全国。清《陕西通志》载“镇安大板栗—秦为贡品”,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是传统的林业优势产业,中国北方品种群优良品种之一。
镇安县位于秦岭以南,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土石山区县,镇安县委、县政府从基本县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在九分山上做文章, 充分发挥广阔的自然优势,把发展板栗排在全县产业发展的首位,坚持把发展板栗生产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作为兴县富民支柱产业来抓,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紧紧围绕产品基地、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坚持高起点起步,快节奏发展,依靠政府推动、示范带动、科技牵动、利益驱动、强化领导、狠抓落实、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把“求绿”与“求富”有机结合,一手抓基地建设,扩大规模,一手抓科学管理,提高质量,促进了整体开发,制定了加快板栗发展的决定及系列鼓励政策,采用拍卖、租赁、承包、转让等多种形式实行山地流转,多年来共流转山地20.6万亩,有效的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下,实现了从扩大规模向提质增效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目前板栗产业已经成为镇安县农村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的富民支柱产业。到2019年,板栗面积达到60.5万亩,产量10050吨,产值1.1亿元,覆盖3.9万余户,覆盖贫困户1.6万余户,成为脱贫富民强县工程的有力抓手。
科技培训、校地合作 为传统产业注入“科技基因”
在板栗产业发展中,镇安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来抓。大力推广了嫁接改良,病虫防治,配方施肥,修剪等各类实用技术,启动实施了板栗、核桃嫁接改造暨‘双百千万’工程”, 对栗农进行板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有机板栗生产技术培训等150余期培训班,提高了栗农科技种植的整体水平。
镇安县镇安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祥坤高级工程师给栗农讲授清园、垦复扩盘和施肥等综合科管技术
2012年4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洛市人民政府和镇安县人民政府联合组建的镇安板栗试验示范站在镇安成立,这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板栗试验示范站。试验站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人员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洛市人民政府和镇安县人民政府三方组建,镇安县每年给试验站提供20万元的共建协作费,用于生产和试验站建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镇安板栗试验示范站何佳林副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试验示范站的建立,充分发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和镇安板栗资源及区位优势,实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地方优势互补、合作双赢,促进了板栗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试验站科技人员涵盖经济林栽培育种、森林病虫害防治、食品加工、食用菌栽培、土壤农化、农业区域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地方合作人员由当地林业局、林特产业发展中心等部门配合组成,共同协作、取长补短。试验站大力开展板栗优良品种选育研究、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和板栗深加工技术研究,成为板栗良种与技术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为地方板栗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镇安板栗试验示范站作为内引外联的科研推广机构,先后选育出国审 “镇安一号”和省审“新早栗”、“ 秦栗二号”和“泰安一号”等板栗优良品种,并通过开展板栗绿天牛等生物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指导生产管理技术,对推动秦巴山区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技创新 提质增效“建立中国板栗的GAP技术规范”
镇安县紧密围绕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三大体系建设,目前已建立良种丰产园5万余亩,有机板栗基地3万亩,原产地保护基地20万亩,建成了镇云、镇木路两个10万亩板栗林带;创新发展林下经济(立体种植模式),在板栗林下种植魔芋、茶叶,林下养蜂等增加效益;建成西北首个镇安县板栗溯源基地,建立了镇安县板栗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镇安县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镇安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管理系统、镇安县智慧农业大数据系统四大平台,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管理的精细化,为板栗食品安全监控提供了保障;建成了集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系列产品研发加工、小微企业培育孵化和市场交易平台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板栗产业园区项目,有力的促进了镇安县板栗产业化发展,助力精准脱贫,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板栗生产基地,何佳林老师给大家演示板栗的修剪技术
镇安县委县政府在板栗产业发展中狠抓品牌建设和板栗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注册了“臻安”牌大板栗商标,取得了“镇安板栗”和“镇安大板栗”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先后荣获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的 “全国板栗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板栗之乡”等荣誉称号。
镇安县副县长王庆水介绍说,“板栗已成为我们镇安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财源,栽培品种良种化推广、板栗质量安全溯源、镇安板栗GAP技术规范和板栗提质增效综合科管新技术应用是我们目前的主抓工作。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镇安板栗富含多营养成分的优势和镇安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打造中国的栗园栗乡’,建立溯源基地,申报中国板栗的GAP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