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 17:53:50
太原展厅:传承创新并举文化科技互融
12月5日起,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盛装迎客。位于展馆中心主舞台一侧的太原展厅,装扮靓丽,不规则的空间堆砌,闪耀的灯箱和蓝橙灯带,显示出太原现代都市特色,展区内参展展品和互动体验吸引了大量参观者。
太原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厅由文化科技、文化创意、工美非遗三大板块构成,有17家文化企业和单位参展。展厅突出“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和“时代新人”两个展陈亮点,重点围绕文旅发展和宣传工作,创新讲好“太原故事”。
“时代新人说”是太原的特色品牌,展厅内架设的时代新人墙由时代新人活动相关图片组成,展示了时代新人活动两年来的精彩瞬间。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区则通过平面展示、3D投影、VR石窟探险等方式与观众互动,打造沉浸式的立体三维视听交互空间。据悉,该项目今年已被列入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推广项目。
在传统工美非遗区,娄烦官庄木版画,引起记者的注意,现场陈列的一块块精美的木版画模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而是由一个个普通的农民刻制而成,每张木板后都标注着作者的名字。据灌木文化公司的武剑介绍,娄烦木版画研习项目是今年4月,由国家文旅部非遗司指导落地在官庄村的,村民随着课程的持续深入,在学习中孕育着贫困乡村的点滴非遗生产力。
记者看到,木版画被设计定制成为月饼的包装礼盒和春节年画产品。不仅如此,该项目还被开发运用于体验消费,武剑说,娄烦木版画在今年成功入选6·21国际音乐节和杭州动漫展的亲子体验项目。该公司还运用虚拟和现实互动科技技术,研发娄烦木版画3D互动游戏,探索商业变现,多维度助力非遗扶贫事业。官庄村第一书记、来自国家文旅部非遗司的孙占伟处长高兴地告诉记者,官庄村目前已有二十多个村民从事木版画刻制,这些村民基本都是贫困户,每刻制一块木版画,可获得500元的收入。通过发掘非遗资源和推动文旅融合,官庄村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
本报记者 曹鑫
大同展厅:高新科技云集点亮中国古都
在第四届文博会上,大同展区在展陈手段上实现新突破,采用高新科技手段来展示当地文化产业新发展,让人眼前一亮。
大同展区入口处八个大字“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尤其醒目,直截了当地呈现出展区主题。环顾一周,整个展区以“大同蓝”为底色,展现出大同天蓝风清气爽的良好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开放式的设计,简约而大气,展现出大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姿态,全面展现了大同近年来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
展陈内容上则突出传统与新文化业态的全面发展,既有传统手工类、非遗类项目,又有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融合项目,将大同展馆打造成为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记者看到,展区内参展工艺品、文创产品,铜火锅、砖雕楼阁、银雕合掌露齿菩萨等精美绝伦,具有鲜明的大同文化特色;代表云冈学术研究最高峰的书籍、共20卷的《云冈石窟全集》让人震撼。
“云冈石窟多人VR”展区前,排起了“长龙”,游人纷纷体验新技术带来的快感和震撼。据悉,这套设备可以让观众虚拟游览云冈18窟,身临其境观看洞窟大佛。
而在市级非遗小南唐云冈石窟北魏茶食的展示台前,众多美食爱好者则饶有兴致地询问这道历史悠久茶食的制作方法,听传承人讲述其古老的发展历史。
在展区中心,用环保材料制作的实景影视特效道具也十分抓人眼球,现场演示的飘雪场景,更是让人赞叹不绝。
除此之外,展区还运用了冰屏技术、红外动感感应灯箱、巨形环形屏和3D裸眼技术等高新科技,给观众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据悉,本届山西文博会上大同市共有30多个项目参展,展品种类达50余种500余件套,包括云冈画册、魏碑十二品等特色文创产品。
本报记者 曹鑫
运城展厅:传统结合时代年画展示文化
在运城展区,一堆人把一个展台围了个水泄不通。记者挤进去一看,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吴百锁正在制作木版年画。
绛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发端于宋金,兴盛于明清。但随着时代变迁,绛州木版年画逐渐进入衰落期,原有的作坊均停产歇业,古木版也散失民间。
2007年,吴百锁创建了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专门对绛州木版年画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创作。“光躺在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上睡大觉怎么行?”吴百锁说,他不断尝试着将传统木版年画与时代相结合。
“一块年画的雕版还不如搓衣板大,但承载的却是先人无尽的智慧和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有参观者感叹道。
吴百锁的技艺展示,仅是运城展区在文博会上展示灿烂、厚重河东文化的一个缩影。为全方位提升河东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12月5日下午,运城展区举办了运城·大河东非遗精粹品鉴会,青铜艺术宇达雕塑、桃木雕刻等非遗技艺传承人带着作品进行讲解、展示。
据悉,本届文博会上,运城市展区突出4个特色亮点。一是融合创新独特,通过“古中国·新运城”手绘旅游地图等展现“文化+休闲”等产业成果;二是特色展览精湛,组织举办以关公形象设计为主题的青铜雕塑大赛,展出兼容木雕、石雕、泥雕、琉璃等具有河东文化特色的关公雕塑精品;三是推介模式新颖,组织运城市6家国家级非遗项目创意精品,进行现场推介、品鉴和估价;四是宣传互动超强,设置了“抖国宝、拍运城”小视频拍摄区,对运城丰富的国保资源进行展示、推广。
本报记者 林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