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7 14:34:00 刘鹏飞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实习记者 刘鹏飞
为有效应对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巨大冲击,贯彻落实迅速恢复生猪产能、保障猪肉供应等国家相关政策。12月11-13日,“国家级地方猪品种遗传材料采集制作中期推进会暨猪冷冻精液制作技术实训班”在杨凌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陕西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承办、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支持。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等20家国家级地方猪品种遗传材料采集制作单位、勉县黑河种猪场等3家国家级地方猪保种场的共计11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开幕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钱永华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参会代表的光临表示最诚挚地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和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翟军海副处长,就陕西省种业特别是地方畜禽种质资源的数量、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新品种培育等进行了介绍;最后,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邹奎处长致辞,并就我国种业的重要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形势、政策与重点工作等进行了传达和解读。国家生猪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杨公社教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处王亚平处长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动物科技学院姚军虎院长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全国畜牧总站刘刚处长和朱芳贤研究员,分别就“地方猪遗传材料收集制作总体进展”和“地方猪遗传材料采集制作技术要点”做了精彩报告。报告会,由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刘学通副处长主持。随后,在邹奎处长主持下,各参会代表分别就各单位所承担的国家级地方猪品种遗传材料采集制作工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了简要汇报和热烈讨论。13日下午,参会代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参加了猪冷冻精液制作技术的实际操作培训和学习。另外,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该校科技推广展厅。据悉,“汉江黑猪”和“八眉猪”是分布于我省的国家级保护猪种,西北农林科大学承担了其遗传材料采集制作工作。
此次会议,对顺利推进和圆满完成国家级地方猪品种遗传材料采集制作工作,对实施种业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