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6 09:09:45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
农业要高质量发展,金融支撑必不可少。陕西杨凌作为我国首个“国字号”农高区,一直以来,积极肩负国家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农业+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2018年10月,国务院对杨凌的新《批复》中提到,杨凌要“探索农业产业与金融合作的有效形式。支持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农业科技特色金融服务。”
作为杨凌示范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排头兵”,这一年来,杨凌农商行把强力推进“农业+金融”合作新模式作为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解决规模农户、家庭农场、涉农中小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瓶颈,在生物资产抵押、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产权交易等方面深入探索,总结出“金融+农业”的“杨凌模式”。
“生物资产”抵押 激活农村经济“死水”
今年年初,西安市周至县一生猪养殖企业及一家个体户,通过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成功申请到两笔生物资产抵押贷款,累计授信163.7万元,贷款余额共计55万元,开启了农村活体动植物作为抵押物融资的先河……
房子、车子作为抵押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活体生物作为抵押物的案例还是非常的少,在陕西杨凌,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破解涉农产业发展困局中的重要举措,生物资产抵押成为激活农村经济的一把“金钥匙”。
生物资产作为规模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涉农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最主要资产,具有变化的特性。如何破解生物资产抵押面临的重重困难?杨凌农商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态估值模型、生物资产数据库和物联网技术,创新生物资产动态估值技术,动态评估生长中活体动物和植物抵押物的价值变化,引入耳标、芯片、电子围栏、GPS定位追踪系统等,保全抵押农业生物资产,突破了生物资产准确估值、成为合格抵押物的技术瓶颈,解决了规模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涉农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合格抵押品的问题,提升了金融机构的放贷动力,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据了解,截止12月18日,杨凌农商行生猪抵押抵款3笔总授信6100万元,余额达到5060万元。
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披上“抗险大衣”
前不久,杨凌土地流转服务有限公司、锦泰保险与杨凌菲格无花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杨凌东良农业专业合作社等8家企业、合作社共同签订了“农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三方协议,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合作社如果欠了农户的土地租金,那么,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为农户“收租金”免除了后顾之忧。
履约保证保险的推广,有利于进一步盘活农村产权资源,规范农村产权流转,有效防范土地流转中的风险,切实保障流转参与方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农村土地良性流转机制、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如何有效防范农业生产中面临着自然风险以及市场风险?通过多年的摸索,杨凌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杨凌模式”。近年来,杨凌农商行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农业保险有效风险管理。基于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创新农业保险产品的种类,更全面覆盖农业风险。基于生物资产价值变化的特性和物联网技术,创新农业保险产品的保障方式,更有效覆盖农业风险。
创新农业保险产品不仅加强了农业保险对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保障程度,还降低了保险公司的查勘定损难度和经营风险,提升了农业信贷的风险保障效果,调动了保险公司和银行对农业领域的供给意愿,从而实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改革再推进,创新无止境。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围绕支持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主动聚焦杨凌示范区肩负的国家使命,加大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在助力农业提质增效中贡献着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