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专家“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

2020-01-06 08:54:01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

邹教授,你看,

我家大棚里的番茄苗为啥发黄?

高家村菜农王改荣焦急的询问。

“苗子栽好后,

底肥施的怎么样?

有机肥施了吗?”

000

一番询问后,邹志荣分析出了苗发黄的原因。“你只施了点化肥,没有施有机肥,下次追肥的话,可以施些有机肥,也可以施叶面喷肥,这样可以让苗渐渐好转。”

1月4日一大早,在杨凌示范区五泉镇高家村,一场别开生面“田间课堂”,在料峭的寒风中展开。一个面容质朴衣着朴实的农科专家,被高家村的菜农围在中间,认真聆听着这位“文化人”送来的番茄种植“真经”,你一言,我一句,中间不乏咨询的声音。传经送宝的这个人,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邹志荣。

000

从理论讲解到实地查看,邹志荣一整个晌午,被村民围着转。他成了菜农眼中的“大红人”。棚外寒风凛冽,棚内暖意融融。走进菜农王改荣的大棚里,一片绿中泛黄的番茄苗,静静的扎根在地垄上。邹志荣听了王改荣反映的问题后,他蹲下身子,认真查看了多个泛黄的番茄苗,查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分析了病因,很快就给出了解决方案。王改荣高兴地赞扬到。“谢谢你,邹教授,为我找出了番茄发病原因,要不然今年肯定又得减产,卖不了好价钱。”

000

从王改荣的大棚里刚出来,邹志荣就被菜农任拉全老人邀到自家棚里。任拉全家的番茄苗栽下才13天,时间虽然不长,但苗子芯子看起来也有些发黄,这让老人日夜担惊受怕,就怕苗子生病枯萎了,这一茬就算白干了。邹志荣蹲在番茄苗行间,一边分析原因一边让老人别担心。他说,这苗栽下才13天,这种情况属于正常,苗子缓过来以后,温度在上升些,就会好转。打消了老人的顾虑,邹志荣又为老人讲了,后续需要注意的问题。“我把联系方式留给你,后面再有啥问题,你可以打电话直接问我。”邹志荣说。任拉全老人连连感激。

000

一个晌午,冒着冬日里的猎猎寒风,邹志荣不是穿梭在菜农的大棚里,就是站在大棚外,为菜农传授种植技术,对邹志荣来说,像这样的授课场景,他已经参与了无数次,身为一名农科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是家常便饭。正如一开始他给村民们讲的,“大家好,每年都会来咱村里,给咱农户讲种植技术,你们里面有很多我熟悉的面孔。”这时候,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000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五泉镇高家村设施农业发展势态良好,据高家村主任高全社介绍,高家村目前有36户建有设施大棚,村子共有西红柿棚70余个,西红柿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每年基本销往西安、兴平、扶风等地,农户每年仅靠西红柿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近两年,村子除了种植西红柿外,还种植有冬枣、猕猴桃、绿化苗木等,村民的增收渠道增多。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农科专家来为群众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