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6 14:59:54
四克基村位于前郭县北部,查干湖东岸,有耕地495公顷、草原127公顷、林地36公顷,以种植玉米、花生为主。全村510户1500人,其中蒙古族467人,占31.1%。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四克基村“两委”班子坚守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带领全体村民,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四克基村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先进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
一、堵漏洞,清资源,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
由于历史原因,20年前的四克基村,村风混乱、民心涣散、道路不通、村容脏乱,村集体年收入不到4万元,还有200多万元外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00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立足村情,深入研究,确定了依托资源、地域优势,盘活集体资产的工作思路,彻底改变了村集体经济贫困落后状况。一是停息还债。在村债台高筑、无力偿还的情况下,经过协商,停掉了200多万元外债每年2分利息,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节省开支40万元。二是盘活资源。收回“大帮哄”时开发的荒山荒坡20公顷,清理显失公平包出的10公顷机动地,通过清碑平坟整理出土地20多公顷,这50公顷地全部重新对外竞价租赁,使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0万元。三是多方挖潜。鉴于常山电厂、化厂、油田采油厂毗邻我村并经常在村境内施工,经过协调,每年为我村提供集体收入10万元。通过多年开源节流,村集体不但还清了外债,还积累了950万资金。现在,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80万元左右,实现了“凤凰涅槃”。
二、聚民心,揽民意,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
村“两委”班子不折腾、不浪费,坚持把钱花在民生的刀刃上。一是建设基础设施。投入资金70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7公里、砖路4公里,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全覆盖;更新绿化树种,新栽金叶榆、松树等5000多棵,公路两侧绿化率达到95%;安置路灯138盏,建设文化广场2个;新打机电大井36眼,小井480眼,彻底解决靠天吃饭问题。二是加大惠民力度。村里每年安排公益性支出50万元,用于民生保障。村民的闭路电视费、农田水电费、治安保险费、农业保险费,全部由村里承担;农村合作医疗费每人每年补助60元;中小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00元,大学生一次补助1000—5000元;60岁以上老人每年补助300—500元,老人去世火化费由村里报销。三是整治村屯环境。2018年以来,修建文化墙4600米、排水沟300米,更新农户院门131套,投放垃圾箱100个,新建垃圾池3座,配备专门保洁员5名。做到垃圾不落地,村貌村容焕然一新。
三、谋发展,促脱贫,齐心协力实现共同富裕
多年来,四克基村“两委”班子秉承“村集体富不算富,全体村民都富了才算富”的发展理念,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0元。一是推动土地流转。引导农民把土地流转到种田大户手里,全村常年流转土地200公顷左右,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40%,流转户年均增收4000元。二是组织劳务输出。支持农民参加“前郭辅警”“前郭海员”等就业培训,组织农民参加“春风行动”就业招聘会,现在全村常年在北京、深圳等地务工村民达到300多人,年总收入超过900万元,劳务输出户年均增收3万元。三是探索多种经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并以土地入股方式,吸引本村能人回乡创业,经商办厂,创办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目前村里有建筑工程队5支,安排剩余劳动力近300人,务工户年均增收2.5万元;创办种养殖合作社3家,带动农户30户,入社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村里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2人,2018年村里协调资金16万元,为该贫困户翻盖住房94平方米,安装净水设备1套,现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已脱贫摘帽。我们还将凭借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依托查干湖生态特色小镇,探索发展乡村民宿项目。
四、夯基础,保稳定,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治理
四克基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富裕繁荣。一是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村内重大事项决策,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六步工作法,尤其是账目,从不掖着藏着,一律向村民公示公开。二是全面依法办事。依托农村法律工作室、农家法制大院、“萨日朗”矛盾调解小组,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化解矛盾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连续十几年没出现一起上访告状事件。三是推进以德服人。倡导乡村文明建设,遏制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建设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常年举办篮球赛、棋牌赛和歌舞表演,丰富百姓业余文化生活。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村里现在有“前郭好人”1名、“星级文明户”9户、“美丽庭院干净人家”35户,文明之气,蔚然成风。
逐梦新时代,奋斗正当时。四克基村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务实奋进,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