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8 10:52:39
杨凌示范区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徐海军
2月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的《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那么儿童如何做到科学防护,避免新冠病毒的感染呢?
一、病毒学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该冠状病毒与2003年的SARS病毒有85%同源性。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如常用的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二、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现在也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传染其他人的病例。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也是易感人群。
三、儿童防护措施
目前儿童病例所占比例较小,但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自身免疫力低,本来就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做好儿童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那么,儿童该如何预防感染呢?
目前没有针对性疫苗,最好的措施就是切断传播途径。
儿童自我防护意识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特别是婴幼儿无法佩戴口罩,需要家长照顾,所有与儿童密切接触的人员都必须确保无感染。
不出门
目前已经确定存在无症状的感染者,要做到让孩子不出门,避免到人员密集和空间密闭的场所,不走亲访友,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接触。家长要加强居室通风,做好室内消毒(84消毒液),创造清洁生活环境,外出回家后洗手更衣后再接触孩子。
戴口罩
确需带儿童外出的,1岁以上儿童出门都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儿童呼吸功能较成人差,N95口罩虽然阻挡病毒能力最强,但使用时会减少呼吸空气量,导致呼吸费力,因此N95口罩不适合儿童使用,可选用儿童医用外科口罩;口罩必须完全罩住鼻、口及下巴,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佩戴好后用双手食指压紧鼻梁两侧鼻夹,确保贴合皮肤,确保不漏气。从呼吸功能的角度来说,1岁以下婴儿不适合佩戴口罩。给儿童佩戴口罩前要洗手消毒,口罩内外不能交替使用,4小时需更换1次,当口罩受潮或被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
勤洗手
不仅家长或儿童密切接触者应该勤洗手;儿童也应该勤洗手。勤洗手不仅是出门归来之后,饭前便后、咳嗽、接触过唾液和分泌物之后都需要洗手,需要用流水和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洗手持续时间应超过30秒,洗手时需要双手互相揉搓(图);母乳喂养时要佩戴口罩、洗净手后再哺乳。
玩具消毒,餐具消毒
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玩具1:100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后自然晾干;孩子完后要注意洗手;餐具1:200浸泡20分钟;清水冲洗后自然晾干;备用。
其他注意事项:
1、家长可能感染或接触过感染者的,需尽快自我隔离观察;并与儿童隔离,密切观察儿童体温,有无发热,咳嗽等症状。
2、医院需做好防护
如儿童需常规体检或慢性病复诊的,应退后进行,避免去医院。
3、儿童如有生病,症状较轻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咨询病情,用药治疗;症状严重,应当及时到示范区医院就诊,就诊途中应该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