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疫情防控流调人:与时间赛跑的“排雷兵”

2020-02-12 10:40:00   

他们是疫情防控中的“排雷兵”;

是切断疫情传染途径的“侦察兵”

更是24万杨凌人安全的“守护者”;

他们,就是杨陵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组的工作人员。

微信图片_20200212102434.jpg

严谨细致 誓当杨凌人民安全的“守护者”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每一位直面疫病的医护人员都牵动着人们的心。

其实在杨凌疫情防控工作中,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团队——流调组,他们也同样行走于风险的边缘,他们几乎每天都要穿梭在医院隔离区,近距离接触疑似病例和医生,全面、精准记录信息,快速、严谨分析信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

微信图片_20200212102437.jpg

“流调组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就相当于电脑里的CPU, 是示范区、杨陵区两级政府发布指导命令、组织联防联控工作协调、信息来源的重要中枢,为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不仅风险大,而且任务重。”杨陵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建峰如是说。

这里虽然不是疾病治疗的地方,却是切断疫情传染途径的关键环节,是有效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沿阵地。

“我们最核心、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准确搜集关键可疑信息、汇总分析,记录疫情第一手资料,为疫情研判提供依据。为确保万无一失,任何细节都不能错过,被隔离人员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旅行史,曾经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杨陵区卫健局副局长崔文波说。

对于流调人来说,从接触患者开始,24小时内要形成流调报告,将患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发病情况、行动轨迹全部掌握,经过工作组认真研究、严谨核实后,就立即将准确信息报给公安机关再进一步核实确认,并将信息迅速报给小区、村镇,对其进行隔离。

微信图片_20200212102440.jpg

流调组分为送检、流调、消毒、信息四个小组,也是整合全区卫生系统优质资源的精兵强将,这支队伍里有从民营医院抽调的,有来自卫健系统的。在他们眼里,阻断疫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方面。通过寻找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而为全区采取隔离措施提供依据,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微信图片_20200212102443.jpg

不畏艰险 冲向医院的“逆行者”

疫情发生后,医院就成为人民谈之变色的“禁区”,人人避之不及,但流调组工作人员,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报告有疑似病例,他们就立马穿上防护服赶赴示范区医院,对疑似患者立即展开14天暴露时间的信息询问和收集,并对亲密接触者倒退7天进行线索追踪。

这其中都隐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流调人员不畏艰险、义无反顾整天奔波在医院和驻地之间,把自己的安全置之度外,用“最美逆行”诠释自己的初心使命。

微信图片_20200212102407.jpg

柏静是杨陵区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作为在本次疫情应对中最早冲在第一线的流调人员之一。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她已先后对10名疑似病例患者进行流调,其接触的风险可想而知,但为了工作,柏静只能把这些埋在心里,遇上任务有立即“出征”。

微信图片_20200212102359.jpg

让柏静记忆深刻的是2月6日这一天,当天中午1:00,示范区医院报了2例疑似病例患者,她饭都来不及吃就立即赶过去。到了晚上7:30,又报了一家三口疑似病例患者;10:30到11:30又连着报了2例.一天时间报了7例,忙完都凌晨2:00多了。

每次回家前,都要经过层层消毒、冲洗,并尽量与家人隔离开来。“工作的时候,一定保护好自己,我们在家里看孩子。”这是家人给她说的一句话,对于柏静来说,她很感谢家人对她工作的支持,这也是她无后顾之忧地坚守在岗位上的坚强力量。

焦瑞是杨陵区揉谷镇卫生院院长,此次也被抽调到流调组,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他,刚来到这里就要求去示范区医院参加流调工作,实地了解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方法。

微信图片_20200212102356.jpg

“这种工作被传染的风险很大,每次去见患者都要问他们‘去过那里?接触过谁?有没有去过超市?有没有参加过大的聚会?’准确了解患者传染的途径和轨迹,通过把大家汇总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最快的方式切断传染途径,确保与患者接触过的人群第一时间隔离,切断传播途径。”焦瑞说。

忘我坚守 直到疫情消灭的那一刻

徐淑萍也是流调组一名工作人员,2月9日,在工作中脚部骨折,打上石膏后立马投入到紧张地工作中。

微信图片_20200212102353.jpg

在流调组,像她这样的流调员还有很多,他们虽然没有一线应急值守工作人员那么大的曝光量,但他们确是疫情防控的幕后工作者。他们不顾自身安危,采样、送样,研判分析、追踪密切接触者。以点连线,以线织网,来回辗转在医院和工作地点,不放过一个细节,不漏掉一个疑点。

采访中了解到,工作中,流调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15名党员、技术骨干相互衔接,冲在前面,为各项工作有序运行提供了保障。

简短文字写不出他们工作的艰辛、严谨和艰险。“这场战役,我们未敢缺席,也不会离席,直至消灭疫情的最后一刻!”流调组工作人员纷纷如此表示。

微信图片_20200212102342.jpg

在他们的工作中,尽快切断传播途径是最要紧的,他们时常也会想半夜给涉及的群众打电话,但是有些患者却不耐烦,甚至隐瞒自己的旅居史等重要信息,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这里他们通过记者呼吁杨凌的广大人民群众,当你接到电话,不论早晚,请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支持他们的工作。因为,配合调查就是更好地保护自己,就是为国家作贡献。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