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农科先锋在“疫”线 | 王萍:疫线上的“排雷”尖兵

2020-02-17 10:26:22   

在杨陵区疾控中心,有这样一个身影总让大家倍感心疼——她虽身患多种疾病,也已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仍主动请缨,毅然选择坚守在防疫最前线。她就是杨陵区疾控中心副主任、疫情防控流调组组长王萍。

微信图片_20200217094200.jpg

从2003年“非典”到2009年甲流,在疾控部门工作了整整35个年头的王萍,总是那个冲在最前线的女战士。而这一次,她再次临危受命,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沉甸甸的责任。“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没有选择,只有往前冲。关键时刻,疾控人员必须站出来,顶上去!”王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王萍为组长的杨陵区疫情防控流调组,是疫情防控中的“排雷兵”,是切断疫情传染途径的“侦察兵”。他们几乎每天都要穿梭在医院隔离区,近距离接触疑似病例和医生,全面、精准记录信息,快速、严谨分析信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护航。

作为流调组组长的王萍,主要负责信息收集、报送等工作。她每天都要对本小组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随着流调工作增加,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联动机制的建立,需要采集和报送的信息不断增加,她也越发忙碌,需要接收响不停的手机信息和接听响不停的电话。

微信图片_20200217094140.jpg

1月28日凌晨3时许,放在王萍床头的手机响起,她揉了揉眼睛强迫自己清醒,急忙按下接听键:原来,区上发现了一个疑似病例,需要抓紧采集和报送信息,她赶紧开车奔向单位,而忙完天都快亮了。

连日来,加班就是平常,熬夜属于正常,通宵习以为常,累了在桌子上趴一会,困了在椅子上眯一会,饿了就用盒饭或方便面充饥,而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对身患疾病的王萍而言,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但她就是这样硬扛下来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在关键时刻,就是要给其他同志作表率。”王萍的话语铿锵有力。

“记得有一次,王主任血压突然升高,脸部通红,但她仍坚守岗位,真的给我们年轻同志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杨陵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柏静说:“有时候看到她那么大年纪了,还那么敬业,我们真的没有任何理由退缩。”

生活中,王萍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她是妻子、是母亲,也是女儿。自从奔赴防疫一线工作后,她已经连续20多天没有回家了。80多岁的母亲给她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每天打电话报一声平安,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对王萍而言都略显奢侈。

采访当天,王萍简单吃罢午饭,从包里掏出一堆药片,抿着一点水就全咽下去了。记者了解到,王萍身患严重的高血压,高压最高时达到180,低压110,经常会出现头疼、恶心等症状,需要每天都随身携带三四种药物,以备随时服用。

“前几天工作忙,没顾上给我妈打电话,她都着急了。”电话那头母亲一直在叮嘱:“萍,你血压高,一定要按时吃药,不忙了就赶紧歇一下,工作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一声声叮咛,一句句嘱咐,令王萍无不感到内疚与自责。但她心里始终明白,她不仅是母亲的女儿,更是党和人民的女儿,若有“战”,必往前。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