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记者独家探访 | 杨凌留观点的生活杂记原创

2020-02-18 10:14:16   

别了隔离点,温情永难忘

“尊敬的田园山庄隔离点的护士们,你们好,辛苦了,我是226房间被隔离者,在此期间,你们白衣天使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和感受,刚进来当天,护士们对我说‘有事随叫随到,不要客气’这句话暖人心,你们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深深地触动了我,再美的语言也难表达感谢之情,你们言行一致的美德,我铭刻在心,永难忘。”

微信图片_20200218101107

这是一位在田园山庄酒店留观点的隔离人员在隔离期结束离开时写下的感言。疫情当下,什么样的付出能让一位被隔离人员发出这样的赞许?他们又是谁?那里还有什么样的故事?带着疑问,我决定走进去看一看。

微信图片_20200218101109

到门口接我的是王娟,是五胡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是留观点医护组的组长,因为很早以前采访过她,所以客气地跟她打招呼。

“王姐,我来采访你了。”“不要采访我,把我那些年轻娃好好采访一下,他们太辛苦了……。”

王娟告诉我,这里主要集中收留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目前,他们医护组有12名护士,10名工作人员,负责隔离人员日常照顾和医学检测工作。这些护士大都来自区内朝阳、高新、惠仁等医院,年龄最大的33岁,最小的18岁,她们从进入留观点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微信图片_20200218101112

7:00 ——吃饭 8:00——班前培训会 8:20——穿戴防护服准备上班 8:30——进入防护区开始晨检 9:30——整理隔离人员体检资料10:00——电话、微信询问隔离人员生活诉求11:30——准备送餐14:00——收取生活垃圾15:00——房间消杀……18:00——送餐19:00——信息统计  

15项工作流程,92个房间,每日奔走2万多步,这就是她们一天的工作。

微信图片_20200218101114

我们是老人们的“女儿”,孩子们的“妈妈”

31岁的陈路青是杨陵惠仁医院的一名护士,疫情发生后,她是第一批进入到留观点的护士,在护士当中,算得上年龄较大的,自然也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当我问她为什么选择来到这里时,她笑了笑说“这是我们的职责”。

2月4晚间,两名老人被送到留观点,由于对接出现问题,老俩口以为来这里进行体检,下车之后,面对“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老人慌了神。

“当时,老人就很烦躁,谁的话都不听,不下车”。此时,拥有多年护理经验的陈路青,轻声走上前说“大爷,你放心,现在就是让你暂时先住到这里,我们把你照顾上,有啥问题你找我。”也许是一句“你找我”让老人有了依附感,在陈路青的劝说下,老俩口终于同意走进留观点。

微信图片_20200218101117

而随后的日子里,陈路青也格外留意老人的生活起居。在得知老人喜爱看书读报,她就积极联系寻找老年杂志和他爱喝的茶叶,当陈路青将这些东西送到老人房间时,老人连说谢谢。

18岁的边建琴,去年9月份刚到仁和医院上班,大年初三,当得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找到院长,主动请缨到防疫最前沿。然而,当父母得知她的决定后极力反对。

“我觉得我既然选择这个职业,这个时候就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所以没考虑太多。”边建琴告诉记者。

在进入田园酒店留观点后,面对复杂的实际工作,边建琴虽然满腔热情,但现实的困难远比她想象的多。“为了节约防护服,我们只吃早饭和晚饭,防护服从早上8点穿到晚上8点,中间不敢吃饭、喝水、上厕所,身体上受着巨大的考验。”边建琴说道。

在留观点有一对十二三岁的小姐妹和妈妈一起被隔离,妈妈因发热转入医院治疗,负责医护组日常统计工作的马雪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跟孩子母亲微信时,言语间我能感觉到她对两孩子的不放心,我说你放心,娃在这,我们就当她们是自己的孩子一样。”马雪燕说。

微信图片_20200218101125

为了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不论多忙,马雪燕和当班护士总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交流交流,隔着屏幕将关心和爱传递给她们。她们专门为孩子们购买了跳棋、儿童书籍和生活物品,帮助孩子们在线上进行远程学习,很快她们和孩子们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孩子母亲得知后,为她们每人发了100元红包作为感谢,但她们都婉言谢绝。

 舍得下小家,舍不下大家

对于隔离人员,她们甘愿付出。但面对困难她们则选择隐忍。

任昌锋是医护组为数不多的男性工作人员,除了负责小组的信息报送和对外联络工作,他也身兼医护组的后勤管理员,苦活、累活他都主动承担,统统包揽。从1月28日留观点成立之初就加入其中,至今,他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1月31日,得知母亲因心脏病住院,他也只是到医院探望了20分钟,便匆匆返回。

微信图片_20200218101128

隔离不隔爱,2月14日是情人节,医护组组长王娟给组内的人,一人送去了一朵鲜花,作为特殊的礼物。她给大家说“感谢大家的付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就是一家人,相互就是亲人,只要我们把留观早在这里的人照顾好,外面就多一份安全。”

微信图片_20200218101131

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田园山庄留观点每天上演。每个人在岗位上的付出,感动着他人的同时也在激励自己。走出隔离区,脱下隔离服,她们是孩子、是妈妈,是爸爸,是被家人牵挂的亲人。

陈路青:“有整整20天没有见到家人和孩子了。”边建琴:“我18天没有回家了,等疫情过后,就想吃我妈做的饭,”马雪燕:“家人开始挺担心的,我给他们说,没事的。”赵瑞:“现在家人还不知道我在这里上班,因为怕家人担心,没敢告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