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大棚“热闹”复往昔 春耕生产正当时

2020-02-28 10:50:18   

2月26日,在杨凌稷乡情现代农业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冬枣大棚种植基地内,工人们正在忙着维修坍塌的大棚后墙,他们有的铲土,有的支后背墙,有的搬运砖头,干得热火朝天。

“扶端,弄好!”

“底下硬的很!”

“那我给咱放正一点,你注意安全!”

不一会儿,后背墙便被支撑好了,他们又开始垒砖块,修复破损的墙体。据基地生产负责人尹军介绍,杨凌稷乡情冬枣大棚种植基地共有105个大棚,预计到6月份,可以挂果10万斤冬枣,实现200万元的产值。

可在春节期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耽误了冬枣的农事管理,尹军为此很担忧。他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冬枣大棚需要收放棉被,除此之外,像抹芽,浇水,打药,挂防虫板,都需要工人去打理。

无奈之下,尹军在大棚冬枣园内找来了4名杨凌本地员工作务。但是,维持基地正常生产还是远远不够。没办法,尹军只好求助于杨陵区政府。很快,政府帮他协调了4名生产工人,保证了基地的生产。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复工复产全面展开,工人们陆续返岗,大棚里又恢复了往昔的“热闹”……。

“复工复产后,现在工作基本上进入了正轨,每天有三四十名生产工人劳动。每次来都要给他们测体温,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戴口罩,做到春耕生产和疫情防控两不误!”尹军高兴地说道。

记者:贺承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