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开启“赶春耕”大热潮

2020-02-28 10:51:53   

“徐教授,您好,园内驱虫板挂多高合适?”“高度在1米9,必须放置一致。”近日,五泉镇稷乡情冬枣合作社大棚内一片忙碌,园区技术员尹军通过手机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徐福利在线指导,协调着工人们按照指示一边为盆里栽种的幼苗人工浇水,一边悬挂起防虫板,春耕复产工作井然有序。

“设施农业让冬枣实现早4个月结果,现在属于果树开花期,需要人员定期养护。”尹军说,作为技术员,必须得时刻注意果树的生长环境,幸好当地政府及时配发了相关证件和防护物资,让他和几位工人能够提早回园区工作,并通过专家教授线上授课的方式,为他们解决果树花期面临的防虫、抹芽等问题。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确保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杨凌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专家开展在线指导等形式,提供农民居家学习条件,提升种植技术。

“现在园区陆续有20余人参与生产,负责园区管理、大棚卷帘、抹芽、浇水、挂防虫板等工作,种植经营逐渐恢复正常。”园区顾问徐永厚说,针对园区人员、农资、技术等问题,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极大地帮助他们迅速复工,目前园内60亩大棚全部投入种植生产,今年6月份就能上市,总产量可达10万斤,产值在200万元左右。

在杨陵区五泉镇农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内,高级职业农民胡荣国正和工人投身到紧张的设施农业建造中。“架子衔接要对接好,保证上面的防护膜贴合完整,钢架要按米算,尺寸必须精确。”胡荣国一边比划一边不断地和几位工人强调选材、尺寸等问题。

“因为这次疫情,土地开工和施肥等工序比往年要慢,所以我们这几天都在赶进度,争取尽快步入耕作正轨。”胡荣国说,合作社以种植石榴为主,疫情期间因为用人紧张,导致部分苗子没有及时通风而烧叶造成减产,新苗子也错过了栽种期,原本的计划被彻底打乱。

尽管一时之间让胡荣国沮丧不已,但为了积极响应疫情防控,他只好咬牙坚持,将合作社的其余果品努力保存,又将15亩闲置土地另辟奇径,种起了生长见效快的西瓜和甜瓜。“我之前在杨凌学过瓜果种植,所以操作起来轻车熟路。”胡荣国说,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只要人勤快点,就能为自己带来财富。

2月19日,记者在杨凌示范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杨陵区依托供销农资配送中心、大型农资销售门店等设立15个农资配送点,以较市场均价优惠5%的价格“点对点”进行配送,确保农业生产所需调运通畅。

政策红利犹如雪中送炭,胡荣国第一时间在区上农业局的微信群进行订购,第二天便被通知前往村上指定地点领取。“现在是起垄、铺设滴灌带、栽苗、架棚全面冲刺。”胡荣国告诉记者,新建的10亩西瓜和5亩甜瓜棚到了7、8月份就能结果,一亩产值在5000斤左右,等到了今年冬季,他打算用一部分资金继续引进石榴幼苗,争取让杨凌的果蔬再添新品种。

春时农忙人勤早。为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头并抓工作,杨陵区出台了包括农资供应、交通保障、生产用工、畅通销售、技术服务、防疫到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等八大类25条具体措施,让杨凌逐渐开启了一场“赶春耕”大热潮。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