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 14:02:53
“目前,疫情已经对春耕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存在农民下地种田受阻,涉农企业开工不足,交通受阻导致农资运输不畅、供应不上,农产品供销失衡等问题,一旦因疫情错过农时,将会影响全年收成,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近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理事会主任喻红秋说,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化肥供应中占有70%的市场份额、农药占40%的市场份额、农膜占25%的市场份额,是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在当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做好农资供应,供销社发挥作用正当其时。
据统计,目前全系统已经储备包括化肥、农药在内的春耕备耕农资2000多万吨。在总社的带动下,各级供销合作社在全力战疫情、保春耕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确保农资供应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价格稳定、服务到位。
加强与农民的线上联系指导
疫情是一场灾难,也催生了农资行业创新经营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加周到便捷的服务。各地供销合作社创新农资营销方式、配送方式、服务方式,积极推行线上订购、线下配送、送货上门等销售模式,积极开展电话咨询、网络问诊、线上指导等“不见面”技术服务,满足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大力推广线上销售,充分发挥“龙江供销”智慧平台和线下渠道优势,依托自主建设的“供销倍丰”商城网上交易平台,指导农民手机线上购肥,大力开展团购、秒杀、优惠券等线上促销活动,将实惠让利给农民。目前,已开设直营店15个,上架化肥等产品165个,自营品牌产品覆盖率达95%以上,实现了各级供销社,百余家微商群的有效连接,线上线下融合交易率达80%以上,打通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应急保供机制。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农资供应服务主渠道作用,通过电话、微信、QQ等“无接触”方式了解农户需求,网上销售化肥、农药,满足供应;并积极开展电话、网络预约和线上指导等远程电子服务,推行“不见面”技术、管理及作业服务,加强对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等技术指导和物资供应,实现“网上备耕”。
今年,湖北省春耕生产需用肥120万吨,受疫情影响,县市储备不足,现全省肥料储备64万吨,尚有缺口56万吨,占总需求量的47%。湖北省供销社与农资经销商、种植合作社和种田大户保持线上联系,认真监测分析农资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对有疫村,实施网上选购,无接触配送,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对无疫村,组织农资到店、进村。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智慧农资”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采取开仓直销与流动销售相结合、线上订货与线下配送相结合,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组建“春耕服务队”,实行“一对一”“点对点”送货服务,既保证农民需求,又避免人员聚集。
积极推动农资企业复工复产
供销社全系统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加快推动农资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基层农资经营网点恢复营业,提高一线人员到岗率,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努力提高2.2万个村级综合服务社、9000个专业合作社、219个批发市场和所有城乡供销超市(终端)开业(工)率,确保不断货、不涨价、不脱销、不假冒。截至2月27日,全省供销系统已开业(工)的市场主体共计11408家,综合开业(工)率达到64.7%。其中,公益性农产品市场63家,开业率87.5%;乡镇基层社、三农服务中心、庄稼医院744家,开业率87.0%;村级综合服务社7938家,开业率34.7%。
中国供销集团及其所属中农公司等系统骨干龙头企业,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集团部署,督促下属生产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截至目前,生产板块整体产能已恢复70%-80%,销售发货量恢复一半以上。除湖北沃裕公司外,13个化肥厂已全面复工复产。2家农药生产基地中,山东中农联合春季持续开工,中农立华天津工厂已向政府申请复工。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则紧盯备案难、物流难、招工难、资金难、物资保障难等环节,助推农资企业尽快复工。在全省层面,落实农资企业复工“白名单”政策。建立服务员机制,由地方政府和供销社各安排1名干部,加强复工辅导和对接服务,确保农资企业第一时间复工、复工后第一时间恢复生产经营。开辟农资运输车辆“绿色通道”,打通农资运输瓶颈。开展信贷帮扶,对接国开行6.5亿元优惠信贷支持,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对农资企业新增贷款免除担保费。强化防疫物资保障,并优先供应农资企业。截至目前,全省94家农资企业全部复工。同时,还通过减免供销社房产租金,帮助小微主体复工复产。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减免租金5530万元,670家企业、624家合作社和3534户小商户受益复工。本报记者 杨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