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3 11:57:36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贺 辉 耿苏强 实习记者 刘鹏楠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三月。
25日一大早,浙江宁波人潘亮兴致勃勃地在朋友圈编发了一条信息:今天第一天开始整地,想吃什么我给你们种,绿色环保。配图是他刚到陕西杨凌大棚作务时的工作照片。
Δ潘亮正在田间劳作,细心摆放“营养枕”。
而触动他从千里之外的家乡宁波启程来到杨凌的,恰恰是一个小小的“枕头”。
去年12月,一条果蔬长在“枕头”里的抖音视频引起了潘亮的兴趣。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碳基营养及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随着一排排“枕头”带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刷屏”解说,营养枕“3+2”栽培技术渐入他的视线、印刻在他的脑海。
Δ正在有序摆放“营养枕”
潘亮对杨凌现代农业大棚种植技术充满了期待!面对大棚种植的“困境”和对现代农业的憧憬,或许在杨凌能找到答案。从此,他开始了向西北进发的杨凌“寻枕之路”。
千里之外的“破冰之旅”
两天前,潘亮一行7人从浙江宁波出发,带着一连串的疑问驱车1500余公里,来到素有“中国农科城”美誉的陕西杨凌,开启了探索宁波鄞洲区设施大棚果蔬高效种植的新征程。
通过前期的对接,潘亮一行于24日晚抵达杨凌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园,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6个月的大棚种植学习。
Δ潘亮整理滴灌带。
在潘亮的脑海里,设施大棚就是简单的钢架混泥土加塑料棚膜,“没想到,大棚蔬菜浇水按滴算,果蔬还可种在“枕头”里……”现场的教学,让他“疑惑”豁然开朗。
“让大地母亲休养生息”,是种了30多年果蔬的职业农民马新世一生的心愿和梦想。作为园区负责人,老马经过多年探索,研发出这种“基质枕”技术,让各类蔬菜秧苗生长在一个个“枕头”里。
Δ 学习西瓜立体栽培种植技术。
“土地太累了!我们不用挖坑开沟,直接装袋种菜,水肥像输液一样打进‘枕头’,这样让地歇一歇……”。老马网上网下滔滔不绝、细致耐心地讲理念、讲技术,一套一套。
潘亮他们承租大棚后,从土地平整、营养枕的摆放、滴管道的铺设、幼苗的移栽……设施农业学习之路徐徐展开。
在潘亮心里,西瓜种植技术不同以往:立体种植的西瓜因为悬吊在空中,不仅增加种植量,更让西瓜着色均匀,果型匀称,大大提升品质和产量。
Δ细心摆放“营养枕”
“这样的种植方式可让西瓜种植密度增加近1.5倍……”技术指导耐心解答生产中的每个环节。
从宁波赴千里之外的杨凌考察学习新技术,潘亮他们的“破冰之旅”将在六个月后初见成效。
造血式帮扶设施农业未来可期
“这里‘菜篮子’富含的科技含量是我没想到的。”憨厚的项俊杰和很多农村80后青年一样,对“缺乏现代种植技术,生产设施落后,大棚技术含量有限”等现状感同身受。
“相比传统农作物,设施大棚能带来更多效益。”几年前,项俊杰在浙江宁波鄞洲区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经营着3千亩水稻,高投入、低产出的种植收益,让他对改种设施大棚充满期待。
Δ参观学习甜瓜立体种植技术。
一排排高标准塑料大棚,两层楼高的蔬菜联栋大棚,不锈钢“骨架”外罩的玻璃温室,棚内不但安装了湿帘、遮阳系统,还通过温控、风机自动调节温度和通风……在这里,项俊杰看到的是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
作为杨凌职业农民的带头人,马新世如何“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已有成功案例。2019年,陕西眉县青年职业农民李俊、李洋、李峰波、李光辉、李伟强分别承包6亩大棚种植草莓,面积30亩,草莓生长良好,经过园区专家指导目前已经全面开花。
马新世说,“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农民兄弟成长为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3+2”技术扎根“崭新”沃土
3月27日下午,“杨凌--宁波‘3+2’技术帮扶培训签约仪式”在杨凌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园举行。帮扶培训内容包括宁波鄞洲区百亩核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及园区技术培训。杨凌农业科技也将在宁波这片“崭新”的土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Δ杨凌——宁波“3+2”技术帮扶培训签约现场。
据了解,近年来,杨凌整合区校农业科技力量,研发出“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碳基营养及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等五项技术,形成了现代设施农业“3+2”技术体系。该技术现已推广到贵州、宁夏、甘肃、广西、河南等,累计辐射面积超百万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技术体系是落实国家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在杨凌设施果蔬生产上的具体体现,它可以使设施农业规模化程度、机械化程度、土地利用率及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作为高级职业农民的马新世,种植户技术上有问题随叫随到,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面对面为种植户解决难题,受邀各地为农民传授西甜瓜种植技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充实和推广了“杨凌方案”,培养了一大批现代特色种植能手。
Δ参观设施大棚草莓种植技术。
目前,园区共计带动大学生、返乡务工人员、外地自主创业者150多人,开设田间课堂,累计培训达到1520多人次,接待国内外各界人士5万多人次。
从大棚前期除了平整土地、安装粘虫黄板等工序外,这两天,潘亮正亲手在“营养枕”上切开一个个长方形小口,将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铺设其中,为瓜苗定植做足“功课”。
对于即将到来的丰收季,潘亮一行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编辑: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