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小枕头”铺路,柞水魔芋有了新种法

2020-04-07 17:24:00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王朝阳

眼下,正是种植魔芋的好时节。在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一行行形似白色的“枕头”整齐有序摆放在田间,种植魔芋的工人们正在上面忙着播种、覆土,现场一派春耕生产播种忙的景象。

在人们的印象中,魔芋都是常规的露天种植,而老庵寺村采用的是一种独特的魔芋种植方式,采用铺放营养枕,上面覆土的方式种植魔芋,这样的种植方式在柞水尚属首次。

据了解,这是一种“魔芋营养基质袋栽培”技术,将魔芋直接种在营养基质袋中。传统种法,依靠土地种植,农产品产量低、质量不高,全新营养枕科学种植法,种植出来的魔芋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同时还能对魔芋栽培中软腐病和白绢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新种法开题写好田间“论文”

广袤农村千差万别,资源禀赋不同,现代农业注定不能一个模式包打天下。

今年是夺取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为继续发挥杨凌农业科技优势,陕西杨凌和柞水县两地政府、企业、协会三方为特色产业壮大发展,建立了全面、深度的产业合作关系,形成了两地共谋发展、共同进步的“铁对子”。

其中,杨凌针对柞水特有的地域环境,实施“魔芋营养袋式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通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将这项栽培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做全新的试验示范,并通过杨凌派驻的专家面对面传授、手把手帮扶。

“这些小枕头里存放的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经过精量计算和严格调配,可以做到智能化灌溉。”派驻专家、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负责人马新世说。

据了解,有机营养枕是一种碳基营养肥,又被称为“森林土壤”,是马新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名专家通过20多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使用碳基营养肥不仅能有效保护土壤,还能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的质量。

“该栽培技术目前已经申请国家专利,符合国家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方针以及陕西省“3+X”战略。”马新世说。

魔芋产业这样栽培效益更优

“目前,农户魔芋种植面积零散、技术含量低、产量不高,没能实现魔芋产业助农脱贫致富的初衷”,下梁镇老庵寺村支部书记邹志勇坦言,魔芋虽长相如土豆,营养价值却丰富,可多年来,这里的村民们却没有把它变成“金疙瘩”。

老庵寺村委会的后山坡地,是14亩试验种植基地,这些天来工作量大,邹志勇还在老庵寺村聘请了几名妇女来打零工。

邹志勇说:“拿出一片地来做试点,让群众也参与进来种植。一是学技术,二是学管理,试验成功了,今后种植下去了,我们的老百姓收入就有了保障。”

为了适应种植户对新的种植技术及售后服务的需要,帮扶过程中还设立了技术服务部,专门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咨询,种芋供给,统购分送农药、肥料等服务,全力保障农户的种植需求。

马新世介绍,魔芋营养基质袋和传统种植比较,基质袋栽培成苗率可以达到98%以上,可增产30%,按魔芋每亩增产1100公斤,单价每公斤8元计算,可实现亩产值8800元左右。

产业帮扶为小康社会凝聚合力

“虽然现在只是初期试验种植,但在我们的引导支持,以及专家的技术指导下,种植魔芋的高效益已经吸引了很多农户,下步,我们将带动更多群众加入到魔芋种植当中,扩大魔芋种植产业规模,切实帮助农户增收致富。”邹志勇说。

今年60岁的老庵寺村村民民张吉莲,原来就有种魔芋的想法,想做又没有人提供给意见,今天专家来了,给我们做技术指导,他会教我们怎么种,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打电话问咨询。

作为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对口帮扶柞水县精准扶贫工作成员,常军校成为了当地的“农林百科大全”,有什么宏大规划,什么疑难杂症,从政府官员到田间农民,都喜欢请他支招。

不仅如此,常军校还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拼命“吆喝”,为魔芋营养枕栽培技术做推广,俨然成了技术宣传“推广员”。

据了解,这项技术示范,将极大减少农业生产化肥的投入量,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投入,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民收入,在推动全面脱贫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基质营养袋产品已经推广到汉中、商洛、安康等贫困山区。

编辑:任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