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09:04:46
田间地头,生机盎然,今年的春耕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在广袤土地上,人们辛勤地劳作,不断用自己的智慧为增产增收做努力。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如何增产增收是各个地区都在探索的方向。春耕有方法,这些地方的经验不妨来做参考。
安徽:优化结构,提质增产
安徽省宣城市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减少传统水稻耕作面积,大力推广再生稻种植。当地农民表示“再生稻可以种一茬,收两季,不仅管理技术简单、成本低,而且病虫害较少,稻米的产量和质量都能得到保证。”
此外,当地还安排了农技人员上门开展再生稻种植技术指导,帮忙协调农资运输、人员到岗等问题。
为了优化种植结构,推广再生稻,政府专门设立了“种植结构调整资金”,对再生稻种植户给予每亩150元的补贴,后期还将邀请农业大学和农科院的专家对种植大户进行栽培技术的专业培训。
天津:麦豆轮作
天津市静海区开展了麦豆轮作的试点。合作社的负责人表示“今年6月份春小麦一收,就跟着种大豆,大豆亩产能有500多斤。一亩地补贴300元,再加上种粮补贴,光补贴就有400元。”通过农技中心的指导,地里还采用滴灌技术,用水量减少2/3。耕地轮作使土壤肥力有所保持,对下一茬种的作物很有好处。
通过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引导广大农民转变生产理念、改变种植习惯。从过去的注重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改变连年种植同一作物的状况,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
2020年,静海区继续开展建立轮作或种植绿肥休耕试点,绿肥休耕8000亩,粮豆轮作16500亩。
内蒙古:土地托管
2018年,内蒙古达拉特旗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试点推广了2万亩“代耕代种”的保姆式土地托管服务。农户每年为每亩土地支付600元耕种成本,由合作社或农业服务公司统一耕种、管理、收割。
代耕代种节省了企业的资金投入,有利于合作社或企业进行大面积的耕作,从劳动中解放的农民也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过去由农户单独种植的小块田地,如今打破了地块界线,被改造成了连片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种植耕地。得了闲的农民也能干一些其他的工作。
今年,有农民不但用闲暇时间养了80只羊,还成了服务公司的员工,负责管理看护农田,比前两年单纯种田的收入高出六七万元。
山东:测土配方、科技下乡
山东省的各农资公司提前做好市场调研,深入乡镇农村,考察农资供应网点,走访农户听取意见和建议。此外,还积极做好测土配方、科技下乡等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识。如对小麦、玉米病虫害实施“飞防”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力争测土配肥面积的提高。不少企业专门开展技术专题讲座,帮助农民提高作物产量。
调结构、搞轮作、土地托管等多种方法因地制宜地促进增产增收,农民勤劳的身影正绘出生动的风景。(来源:人民日报、农资导报)
编辑: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