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植保无人机飞防,助力小麦春管

2020-04-26 09:57:38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耿苏强

疫情之下,公众对粮食安全格外关注。经专家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在我国麦区偏重发生。当前正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关键“窗口”期,记者采访发现,用科技提高效率、确保效果,成为今年赤霉病防控的主趋势。

4月24日上午,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新庄试验农场小麦试验田呈现一片忙碌景象。随着配药、加药、启动、定位、喷洒等一系列程序的运行,三架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来腾空而起,在农场上空留下一条条雾带。

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新庄试验农场联合杨陵培源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对农场育种研究方向的800亩小麦试验田进行病虫害飞防作业。

植保无人机开展“一喷三防”,让病虫害防治变得“悠闲自得”。记者看到,此时的小麦一片翠绿,仔细打量,可以看到有的麦穗上已经长起细细碎碎的小花。

此时,正是小麦赤霉病、锈病、小麦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

在麦田旁,飞手正在操控无人机对麦田进行洒药。“在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无人机一小时可以防治170亩左右,大大节约时间和人力。”随着无人机快速轰鸣而过,药物均匀地喷洒到小麦叶面上,高效的飞防作业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点赞。

通过组织这次大规模的无人植保机飞防,有效的降低小麦病虫害暴发流行风险,走出了农业无人机飞防作业的新路子。本次无人机“飞防”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目前,试验农场辖区内小麦生长繁茂葱茏,丰收在望。

在杨陵培源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会学看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工厂,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到精准型、科技型转变,无人机“飞防”就是小麦种植由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科技农业转变的有益探索。“除了省工省力,无人机喷洒农药还能减少人工打药的漏喷、重喷现象,减少农药用量,让农业生产更绿色、更安全。”

如今,农业植保无人机开启了农业生产作业的新尝试,可以预见,将来无人机飞防将会越来越多应用在农业生产之中,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张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